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适时加息利大于弊 公开市场操作有精确打击效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5日 20:41 经济观察报

  上周,市场加息传言沸沸扬扬,股市闻声震荡。其后传出消息,央行将发行500亿元的定向票据,市场人士判断,动用公开市场操作手段回收流动性,采用定向方式,亦可收到“精确打击”的效果。

  换个角度看,央行此举也表明,到目前为止,自4月份就开始的紧缩政策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央行先后调高了贷款利率和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但从上周公布的金融数据来看,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并没有太大的改观,在市场层面,流动性反而有越来越充裕的迹象。

  6月份的贸易顺差超过了150亿美元,创下了单月顺差最高的历史纪录,顺差持续增长的局面短期内不会轻易逆转。央行为了保持汇率相对稳定,仍会继续买入美元,并发行大量货币。这将使市场中的货币更多,也势必使央行的对冲操作更加困难。

  央行首次加息仅仅提升贷款利率27个基点,象征性远大于实质性意义。商业银行拥有充裕的超额准备金,提高准备金率0.5%未见明显效果也并不奇怪。流动性过剩仍然是央行的头号“敌人”。因此,一个相对更优的选择是,适时加息,使仍然较低的资金成本更快地走向正常化。这不仅可以抑制低效的投资行为,也可进一步从需求一侧为

房地产降温。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就中国经济现实而言加息并非更好的选择。他们认为,加息可能导致更多的热钱流入,进而加大

人民币升值压力。这种担心在
人民币汇率
形成机制改革前就存在,不过汇改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担心虽然不无道理,但货币政策因此丧失主动性,对经济大局的影响要更大一些。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方向,就是增加汇率弹性,让汇率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过去一年间,这一指向非常明确。从目前的情况看,汇率小幅波动对出口影响甚微,反而是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压力更大,进一步加大汇率灵活性是可为之事。而且,汇率弹性加大可以为更加独立的货币政策操作扫清障碍。

  因而,在我们看来,升值压力不该成为反对加息的理由。而且,美联储和日本央行先后加息也为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选择提供了空间。

  还有一些人士担心,加息会使中小企业处境更加困难,这将导致它们面对更严重的融资困难和成本压力。这一判断没有错。不过,资金成本的正常化有利于抑制盲目的低水平投资,况且,货币政策着眼于总量调控,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结构性问题,有赖于更多的融资工具创新和专门的便利性政策。

  不加息的另外一个理由是未见明显通胀迹象。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消费物价指数(CPI)还在2%以下徘徊,通胀水平是温和的。不过,中国资源产品价格调整正在进行之中,企业成本上升压力不减,隐性通胀风险是存在的。尤可关注的是,资产价格膨胀进而产生泡沫的风险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

  央行一直强调货币政策要增加预调和微调,最近央行也确实在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收紧流动性,通过窗口指导等带有行政色彩的方式加大对商业银行的干预力度,如果考虑到货币政策调整对金融市场的滞后效应,央行的调控应该更加主动一些。未雨绸缪,目的是要让高速运行的中国经济列车平滑减速,进入更加稳健的运行区间。

  (相关报道见17版)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