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破八之势确立 人民币升值将加速吗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4日 13:31 南方日报

  郑春峰 刘丽琴

  昨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为7.9916元,低于前日的7.9925元。面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断攀升的态势,央行方面一直保持低调,尚未发表任何趋势性判断的言论。但与此同时,来自境外的众多知名投行、分析机构却无一例外地在释放“人民币将大幅升值”的声音。

  高盛集团自年初以来,一直笃定人民币汇率改革将沿着不断升值的路径往前推进。该集团的经济学家梁红女士日前再次判断:对于急需调整外部均衡的中国而言,促使人民币继续升值应该成为政策首选。此外,法国巴黎银行百富勤亚太区首席经济师费安道也于日前大胆预计,“人民币兑美元在明年首季会升至7.5水平,现在至2007年底升幅将达6%。”

  近期升值压力越来越大

  国家商务部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的贸易顺差为145亿美元——连续第2个月创出单月贸易顺差的历史新高,同时也是连续第26个月实现贸易顺差。纵观今年前6月,我国的贸易顺差已经累计达到614.5亿美元。

  “6月份顺差数字有点高,下半年顺差会有小幅回落,但我预计出口还会保持在高位。”海通证券的高级宏观分析师李明亮判断,“下半年每个月顺差应该会超过100亿美元,这种继续高位运行的形势,意味着人民币将面临中长期升值压力。”

  此外,根据中国海关日前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今年1-6月我国的外贸进出口总值达7957.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3.4%——需要提及的是,在国内外不少分析人士看来,如果中国外贸出口长期保持20%左右增速,那么人民币汇率必须朝着看涨的方向波动——在此观点的支撑下,中国海关的这组最新数据无疑成了鼓吹人民币升值者的又一“佐证”。

  国家商务部研究院的梅新育博士认为,从上述两组重要的数据来看,当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确实比较大。他认为,贸易顺差仅仅是逼迫人民币继续升值的一个方面,而“双顺差”同时存在,则是令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逐渐下移,并逐渐滑向升值通道的重要推力。

  “虽然人民币近期升值的压力越来越大,但是汇率水平出现戏剧性变化的可能性不大。”梅新育博士解释说,这里所说的“戏剧性变化”是指“像去年7月21日那样,央行突然之间宣布大幅升值”。他认为,即便升值压力再大,央行保持其适当“坡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同时存在。

  “即使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下降、顺差不增长甚至负增长,但全年的经济增速和通胀率也会与上年相近,人民币升值对国内经济的平稳增长并没有太大的影响,所以不必刻意担忧。”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宋国青教授的观点总是显得颇为冷峻和锐利,他认为,虽然人民币升值对贸易产生的影响会逐步显现出来,出口增幅将会逐步回落,但是在出口和顺差增速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其他主要指标的变化相对平稳,从目前的情况看,人民币适度升值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下半年升值加速?

  自6月30日以来,人民币汇率四度“破8”。有分析师表示,下半年人民币升值将进入加速阶段,其再度反弹回8元关口以内的可能性非常有限。从长期看,人民币汇率已进入看涨通道。

  “贸易顺差大幅上涨,

外汇储备创历史高点,进一步推动了美元兑人民币的下跌。”兴业证券的分析师易林明博士也表示,近期人民币汇率升值进程加快,不排除
宏观调控
的因素。但是人民币汇率的上涨与基本面有着密切的关系,人民币继续升值是情理之中的事,而且下半年人民币升值进程可能会超过上半年。

  “除了基本面之外,人民币汇率近期的强势走势可能还蕴含着其他因素。”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注意到,来自市场层面的分析人士也普遍认为,从下半年乃至今后中长期看,人民币汇率存在比较大的升值空间,而且升值的大趋势不会改变。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的一位专家认为,由于央行在事实操作上还没有彻底开放资本项目和人民币操作,因此国际压力不太可能直接对人民币形成大幅度的冲击。

  宋国青教授则认为,“人民币升值只是一个关系到国家经济未来发展格局的重要经济决策,而不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政治游戏或对抗式的博弈。所以人民币升值不应出于任何压力,而是在看准时机后,在一定的预期范围内适当升值。”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