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石小敏:今后3至5年 中国改革的重心是政府转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4日 02:34 第一财经日报

  石小敏

  近两年,改革出现了一些争论,这些争论先是国企改革,然后波及到教育、医疗、收入分配等其他方面。这次争论突出的一点是网络上的言论、分析很多,批评的水平进步很快,影响越来越大,甚至直接影响到决策。

  改革滞后领域需补课

  那么,中国改革走到现在,到底出什么问题了?这些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我想用走路来给大家刻画一下。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改革基本上是这样的,一条腿前,一条腿后。在每个领域,都有前腿和后腿问题。当前腿拖不动后腿时,前腿就开始画圈,动作就开始变形。所以经济改革走得比较快时,其他方面要跟上来,如果拖得过久,就会带来副作用。因此,我们的改革方向没有问题,只是前后腿的协调问题。我们改革的特征就是经济改革先导,然后逐渐地带动其他方面的改革。

  以经济上的改革开放为先导,上世纪80年代,像科技、教育这些方向的改革,都是面向经济工作的主战场来服务,跟着经济改革逐渐地改进自己。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已加入WTO,经济已经挂上国际规则。于是,决策层又提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其他方面,包括政府、科技、教育、文化,要适应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改革的重心已经逐渐地从企业、从建立市场、从发展多种经济,转到政府自身职能的转变上来。政府要从集中建设型向公众服务型转变,这已形成共识。

  在以往的改革中,政府改革有点滞后,一方面滞后是在垄断产业方面,另一个方面滞后是在保护群众的基本权益方面,比如上学、看病问题,就涉及老百姓的基本权益,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农民的土地问题,也是基本权益问题,这方面的保护制度还建立不够。

  除了一些垄断企业改革太滞后外,其实教育、医疗都存在各自不同的垄断问题,这些领域的改革还不彻底,在此过程中,有一部分弱势群体的利益受到了伤害。即使在一些必须保持垄断的环节,也需要注意透明和程序的公证。在这方面,由于进展太慢,所以一些政策虽然有积极作用,解决了不少问题,但也带来了不少负面效应。这个副作用就是带来了权钱交易以及寻租和回扣的空间。最近我们在研究收入分配时,就有关灰色收入问题作了研究。据我们粗略估计,数额巨大,而且只有几十万人在分享。这块收入又不在国家的统计调查和个人收入调查视野之内,如果把这一块加进去,中国的基尼系数恐怕要比现在公布的0.4还大。

  所以,政府转型会成为接下来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创建一个和谐的社会和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得有好的政府。那么,政府改革动力何在?过去发展市场经济,开发招商引资,扶植民营经济,政府都是主要的动力,现在改革转到政府自身以后,谁是动力,自己能改自己吗?

  政府自身改革的信心支持

  我们觉得对这个事还是应该有点信心的。根据何在呢?这些年来,开放带动改革,开放本身已上台阶了,开放已经从引进资本,引进技术,引进管理,开始上到了一个成套引进规则的阶段,比如WTO规则,比如公司治理规则,还有安全机制,全球经济总协调,甚至人权环保的规则也开始吸纳了,各种规则是个很大的动力。它们提升了公共思考、公共分析和公共评论。而社会公共评论是敦促激励政府改革的重要因素。只要不断再往前开放,向开放的深度和广度进军,那国内就一定会往前走。这是其一。

  其二,决策层提出的新的方针、新办法,比如统筹协调、和谐社会,先做一点救济,对弱势群体先做一点照顾,动作还是不小的,比如减免农业税,继而开始认真地研究其他一些有利于改善农民境况的政策,如农民工在城市的待遇问题,这就涉及物权法。现在物权法遇到的阻力不小,其中最难的是土地问题。

  其三,中国的企业也需要政府转型。三资企业、民营企业成长起来了,他们现在开始越来越多地走出去,甚至在本土上进行的是国际竞争,他们要求政府提供有竞争力的服务。此外,政府自身,特别是地方一级的政府,早已处在某种竞争状态,很多政府都有自己的竞争对手,竞争本身也是一种促进。

  所以,现在有关政府改革的研究正在开展起来,政府改革是个复杂系统,牵扯到很多层次,很多方面。比如在县一级,主要是基层政府。以农业为主的县,在农业税免除后,基层都在发生大的变化,叫撤乡并屯、撤村并村,提高村民自治的水平,甚至在有些乡开始实现自治,农民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甚至农民的协会,各种各样的产业经济协会,开始发展起来。为了指导和帮助他们,现在国家也在选派一些大学生下到基层,这是一个新的创新空间。政府改革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基层怎么安排,到底自治到哪个层次。再一个是行业组织,各种各样的中间利益组织,你到底赋予它多大的权责,以使政府自身解脱一些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业务,轻装上阵去做那些必须由政府来做,而且必须做好的事情。总之,政府改革的动力正在聚集,对此,我们要有信心。

  综合的协调改革

  中国的改革已经走了28年,是一种经济先导的改革,走到现在已经开始变成一个综合的协调改革,经济、社会、行政,甚至政治,要有一个逐渐的协调改革。今后3到5年,改革的重心将转到政府自身改革。其中也含有一些特点。比如法制将非常重要。一些国际规则,公众民意,正在成为我们修法、立法的基本前提。法制吸纳民主,法治吸纳民意,将成为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次,政府转变职能,高举的是依法行政的旗帜,“法制吸纳民主,行政吸纳法制”有可能成为今后政府改革的一个重要景观。通过真正的政府改革,我们就有可能逐渐消除引起公众不满的那些现象,比如腐败、贪污、不合理的收入分配不均等,然后逐渐地把政府建设成一个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有效能的政府。

  如果把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比喻成一条龙,那么这条龙已经上岸了,接下来的问题便是如何才能立稳了,站直了,挺起腰、昂起头,更加自如和自信,继续坚定地向前走,走向市场,走向法治,融入全球。(作者为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本文节选自第一财经电视频道《财经大讲堂》节目)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