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很生气 热衷收费的银行家们该反躬自问了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3日 06:54 中国青年报 | |||||||||
谢风华 银行开始大幅增加收费项目已有3年了。这3年来,曾有消费者怒上法庭打“一元钱官司”,也曾有知名律师“揭竿而起”,更曾有中消协大张旗鼓点评“霸王条款”,然而结局是明摆着的“不堪”——消费者的长期努力没讨着半点便宜,银行久经考验竟也没什么长进。最近,收取跨行查询费不但惹得上海消费者提起诉讼,还激起广东某人大代表向全国人大
首先是失范。早期是没有规范的文本,很多银行早期的银行卡协议等合同文本,根本就没有收费的条款,起诉的消费者一般凭的就是这个理。再则,那个时候就是银行员工也大多数没有想到将来会收什么费,在这种情况下突然收费,消费者总得有个心理适应过程,可银行除了一纸公告外,几乎没有做什么宣传引导工作。后来是营销操作不规范。在第一次增加收费项目碰了鼻子后,银行的各类文本开始规范起来,对一些项目虽然暂时不收费但也留下了伏笔。可是,不少银行工作人员的营销行为开始不规范起来,为了抢客户,依然敢拍着胸脯对客户称不收费,这就让客户产生了被骗的窝火。 其次是失策。客观地说,银行服务收费确实是大势所趋,迟早要推行的,但改革总得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银行最大的失策就是在这项改革中,没有对既得利益进行必要的“赎买”。银行实行免费服务十几年(主要因银行间恶性竞争所致,并非福利政策),所有享受银行服务的消费者,都是既得利益者。改革这么多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旧的既得利益是确定的,变革带来的潜在利益可能非常大,但是它的受益者是不确定的。在这种情况下,维护旧利益格局的力量,要比追求改革的力量强。这种时候,改革就有必要对既得利益者进行“赎买”,即银行和有关方面,就有必要同既得利益者进行妥协退让,以换取“进两步退一步”的改革速度。比方,可以对老客户和特定的弱势客户,减免一到两年的收费,或者降低收费标准等,这样,改革的阻力就会小得多。遗憾的是,大多数银行都是“激进式”地企图一步到位,急吼吼地恨不得把消费者银行卡里的余额刮空。 再次是失礼。有句古话叫“来而不往非礼也”。可是,在这场旷日持久、沸沸扬扬的收费争议中,我们鲜能听到各银行高层(或必要层次)的回应。广大消费者通过媒体呐喊的时候,各银行沉默;中消协点评“霸王条款”的时候,各银行沉默;人大代表上书的时候,各银行还是沉默。这种全行业结盟式的沉默,是相当罕见的。不管收费对不对,最起码这种沉默是对公众最大的不尊重。“你闹你的,我收我的”,银行这种傲慢的姿态,使矛盾的积累和升级成为必然。 如果银行早期不恶性竞争地把免费政策用得那么彻底,如果收费之前也舍得花点广告费宣传一下收费的合理性,如果收费时能够适当顾及老客户和弱势客户的利益,如果在出现疑问和争议后能够积极地回应……那么,今天的尴尬情形是不是可以避免呢?现在人大代表的建议信批转了有关部委了,有报道说收费可能暂停了。 “消费者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热衷于收费的银行家们,是不是也该反躬自问了?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