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客:多调查少臆断 媒体确需纠正对医疗偏见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2日 13:58 新快报 | |||||||||
刀客 7月10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指出,当前媒体在报道医患纠纷时有失平衡,他再次呼吁媒体注意这种情况,“如果媒体丑化医疗机构,可能导致医患关系的紧张和广大群众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受到损害和损失”。据此,广州某报认为之所以会呈现出医疗机构的普遍负面形象,主要原因是医患双方在媒体沟通上,有着完全不同的心态和诉求。
媒体报道的原则是“同情弱者”,是否所有患者都是“弱者”呢?可以随便使唤北京20位顶级专家的“天价医疗案”主角翁强是弱者吗?非法拘留院长、撕光女医生衣裙的华侨医院闹事患者是吗?控制了公安局和110报警台、押着医生游街3小时并打断颈椎的“衡阳辱医案”患者也是吗? 那是否“一方充分在场,积极表达”就该偏听偏信,“另一方主动缺席”就该丑化呢?别忘了,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要牢记的。 媒体报道有失平衡还有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调查研究。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这是公认的真理。 无可否认,记者在医疗方面并不是专业人士,但只要取得充分的证据并请教专家就一定可以公正地分析判断出来。某些媒体一味为了吸引眼球而仓促出稿,根本没有去做调查研究的工作就很有可能会背离事实。 例如,“天价医疗案”中账单显示一天输了106瓶盐水、20瓶葡萄糖和94袋血,某些权威媒体分析一天输这么多液体会死人,就认为肯定是乱收费。他们根本不知道血液滤过是何物;又如,看到“我国有30万儿童因为抗生素而致聋”的新闻,就想当然评论说这是因为回扣所致。事实上这些致聋药恰恰是跟回扣绝缘的几毛钱一支的廉价药。 虚假新闻损害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损害新闻队伍的形象,是新闻界的大敌。假如我们的媒体工作者多一分敬业,少一分躁动;多一分调查,少一分臆断;不只去追求眼球,那我们的社会对医院的偏见就不会如此严重,医患关系远远不会如此紧张。(作者系广州某大医院医生)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