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百万的恶搞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1日 15:53 解放日报 | |||||||||
央视足球解说员黄健翔“嘶吼3分钟”,立刻转化为经济效益。有人算出来了:光铃声下载之类无线增值产品,就价值百万元。 但是,黄先生此番激情迸发显然是即兴的,未经事先策划,也没有通知某个独家买断了他互联网无线增值产品版权的网站,网站没能及时抓住商机,开发相关产品。热点稍纵即逝,网站眼看反应快的人捞了钱,自家再推出同类产品已无意义,索性举起版权武器,勒
网络是一个有趣的地方,网民的价值观其实总体并没有背离现实世界,表达方式却相当不同,常以“恶搞”、反话形式出现。比如芙蓉姐姐、木子美等人在网络走红,网民是真心喜爱尊重她们吗?不是,绝大多数网民是把她们当作鄙视、审丑的对象,她们提供了娱乐功能。再如此次走红的黄先生“3分钟”,除了一批赤胆忠心的粉丝为偶像辩护,网上舆论的主流观点还是认为黄先生激情来得莫名其妙,发泄得有违职业要求。只不过网民采用了恶搞的方式,文字、彩信、音频、视频、flash,写实版、演义版、延伸版,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3分钟”可笑滑稽的部分解剖出来,放大变形。这其实是一种内核严肃的黑色幽默,制作者奇思妙想,富有创新精神,值得赞赏。 有高手深谙网民喜欢逆向思维的心理,善加利用,近日就有几位网络“幕后黑手”现身说法,抖出一些策划炒作的手段。通过故意引发争议,包装出所谓网络名人,然后收入就随着点击率滚滚而来,据说乡野少女“天仙妹妹”已经赚了200万元。 逆向包装法效果真的很好吗?网络历来不缺名人,如属酒香加上勤吆喝的,的确可长久立足,而那些没有多少内涵的,炒过一阵便很快如风消逝。可悲的是,网络流行文化往往被商家曲解,给予庸俗化的经济价值开发。于是,芙蓉姐姐做起了车模、房模,一次次表演走秀赚出场费,但哪位消费者会冲着她去买车买房,或者哪怕对那车子房子产生好感?“一脱成名”的木子美,成了博客推广员,又有多少人会因为她的吆喝而开博客? 归结到一条基本的市场规律:知名度不等于美誉度,商业价值高不高,关键在于消费者愿不愿意贡献“银子”。 马海邻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