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你为什么不收国企红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0日 01:38 第一财经日报 | |||||||||
顾蔚 中国国资委可能是世界上最大方的股东了。每年国有企业给流通股股东发出红利,但国家作为它们最大的股东,却并将其投资收益一股脑儿地留存企业。 国家原来应得的红利,被企业留存进行再投资,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从理论上说
放眼世界,新加坡的企业必须将国有股的红利还给政府,大多数欧美国家也不例外。 国家把应拿走的投资收益留给企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未必就是一件好事。这降低了企业的资本利用成本,可能会加重盲目投资的现象。国有企业的这些留存,既然不必上缴,也不能作为奖金发出去,那就不管有没有好的项目,都拿去投资。 如果国家能够将这笔应得的投资收益集中起来,然后投向最需要发展的行业和企业,可能会有效地遏制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扶持新兴的行业,比行政命令更有效果。这笔钱用来发展教育和社会保障,也可以帮助解决社会不平衡的问题。 股份改革后企业收入消失了 企业收入曾经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大头。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1978年国家财政收入合计1132亿元人民币,其中有572亿元来自企业收入。从1978年到1985年,国家财政收入翻了一番,而企业收入则缩水92%。到了1994年,企业收入这一项索性直接从国家财政分项目收入表上消失了。而同时国家通过财政对企业亏损的补贴却依然继续。 究其原因,国家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实施承包机制,规定交够了国家的,留够了企业的,剩下的就是承包者自己的,企业收入一栏因此开始下滑。到了1994年以后,开始推进股份制改革。但国有股产权并不明晰,究竟收益属于上级主管单位,还是国资委或国家财政,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而且国有企业原来的利润也不丰厚,没有什么红利可分,国家股权的收益也就一直留在了企业里。 据国资委人士透露,这个问题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有些省市,包括北京,已经开始行使资产收益权。国资委可以把这笔收益用作企业技术改造,多元投资,也可以转投其他项目和企业。 没有免费的午餐 但国资委真要开始从企业收红利,也可能遇到相当大的阻力。一个原因是目前国内企业税负远远高于外企,国内企业必须缴33%的增值税,而外资企业仅为15%,还享受着三免两减半等各种优惠条件。堤内损失堤外补,国家把投资收益留存,也是对国有企业高税负的一种补偿。 另外,国有企业往往必须承担很多行政性的任务,比如一些政策性的银行贷款和慈善捐助等。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国家既然对国有企业有这样那样的特殊要求,适当的在其他方面进行弥补也说得过去。 但是,从资金有效利用的角度出发,政府作为国有企业最大的股东,有这个权利和必要收取应得的投资收益,加强企业对资本投资的自律,并加强对重点产业的投资。而且现在企业的投资主体已经发生变化,除了国家,还有个人和境外投资者。国家大股东没有必要补贴其他股东。 当然,要把这笔钱从企业手里收上来也未必容易。国家如果真的要转换角色,从行政管理者变成资本投资者,有必要进一步减少对国有企业的行政干预,并促进两税合一,减轻它们的负担。 (作者为路透专栏撰稿人,联系信箱:W e i.G u @re u te rs .co m)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