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跨行查询费遭诉冷思考:消费者需提升金融素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0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夏峰

  跨行查询收费遭遇起诉一事成为近日的热点。作为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联共同发行的建行龙卡用户,邓维捷上周将建行等三家银行和中国银联告上法院。邓维捷此举得到了包括全国人大代表在内的广泛公众支持,一时间,银联以及商业银行的“霸权”行为成了万人指责的对象。

  毋庸置疑,银行的“蛮横”让消费者感受着“垄断”的阴影,这是招致千夫所指的缘由;同时,跨行查询收费遭遇起诉证明了我国公众的维权意识日益提高,这是令人欣喜的现象。

  然而,当我们对“起诉热”进行一番冷静思考后,发现人们在关注事件本身之时也似乎忽视了某些同样重要的内容。

  冷观“起诉热”,让我们发现,我国发展了多年的市场机制离一个成熟的市场有实实在在的差距,这表现在方方面面,而在这一事件上,起码说明了银行、银联以及消费者三者都需要自我提升。

  首先,对于处在争议漩涡中心的商业银行来说,与国际接轨不应该只是收费的噱头,而应该是全面的提升。银行提供服务并收取费用无可厚非,也是国际业界的通行做法。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服务质量方面与国际的接轨无疑更加迫切。国内银行业全面开放在即,商业银行的竞争不再是“内战”,将来如果客户都被外资银行的优良服务所吸引,恐怕到时候连免费服务都难以招揽客户了。

  换一句话说,消费者并非要所有的都免费,但付费前提起码是须有更好的服务。而频频“出事情”银行显然还没到让人满意的地步。也就难怪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面对众多没得商量的“强制”收费集体说不。

  第二,银联是跨行收费的始作俑者,当然,占用了资源,银行因需要而享受了其服务,其向

银行收费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银联的做法简单化,不但没有说明收费多少的依据,更一直在尽力把收费一事与自身解脱干系,这自然引起了消费者的反感。引来众多矛头也就自然了。

  最后,消费者群体有没有需要反思的地方?“起诉热”事件中,消费者,作为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消费者金融素质的高低对我国金融体系建设至关重要,可惜许多消费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以银行网点拥挤为例,人们在抱怨网点等候时间长、银行工作人员少的同时,却不愿尝试银行提供的方便、快捷的自助功能,如网上银行、电话银行、ATM机等。长此以往,银行大量的资源被低效率占用,而消费者获得更多服务的进程也被减缓。

  暂且撇开本次查询收费事件的是非,消费者可以实现免费或更低成本查询的功能也不只一个,但这些功能在现实中被使用的频率却并不高。

  而在这个事件中,从网友表示:“等着去享受外国银行带来的优质服务”,“丧钟为跨行查询收费而鸣”等便可看出消费者中存在的一种缺乏理性思考的冲动。诚然引入竞争、让银行优胜劣汰是好事,但偏激的指责和做法却不见得有助于我们开始提出的差距改善。

  来看看

银行卡的全球格局。从全球竞争的范围看,银行卡在发达国家已经相当成熟,国际银行卡巨头如万事达、VISA等已经在相当地区中占据了相当的份额。从另一角度来看,银行卡在发达国家等地区的发展已经遭遇瓶颈,市场已经被瓜分无几。而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成了国际大鳄们觊觎的全球最后一块大
蛋糕
。也因此使得银联作为一个新生的民族品牌,其兴衰不只是单个机构的命运,还会对我国金融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目前,银联与万事达、VISA等国际发卡大鳄的差距较为明显。不过,这并非银联滥用“垄断”权利的借口,更不能躲在暂时的保护伞下不思进取。

  在这些层面上,都可说明国内消费者在提升金融素质方面也需要努力。

  总而言之,与国际接轨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一个与己无关的语言符号,由跨行查询收费导致的“起诉热”事件,或许可以给我们些许启示。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