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青藏铁路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8日 01:24 经济观察报 | |||||||||
李海鹏/文 不久前我到青藏铁路沿线采访,在抵达拉萨的下午,我想,可以把布达拉宫作为报道中最后出现的地点,而结尾的一句话会是:站在布达拉宫的广场上,过多的见闻使我们疲劳。这是一个感性的句子,但是很真实。这条铁路穿透了一个复杂的文化旋涡,我必须目不转睛才能看得清楚。可惜的是,最终我并没有写上这句话,因为此前的报道辜负了采访所得,
除了沉重的历史帷幕之外,构成“文化旋涡”的还包括现代文明世界的人们看待这条铁路的复杂方式。 在国内各个媒体中,有关青藏铁路的报道和评论常常是一种宏大叙事,这很可能是因为我们觉得只有史诗式的笔调才配得上西藏这个题材。人们说,西藏将因为这条铁路而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地理单元,它将从此摆脱孤独的历史,最终被纳入现代文明的体系。一个常识似乎被忽略了,西藏并不是第一次与世界连通,青藏铁路不是进入西藏的第一条道路,它的作用决不是历史性的。 当我站在玉珠峰车站的站台上,我曾经像很多同行一样,认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地方。它是我看到的青藏铁路越过格尔木之后的第一个车站,孤独地出现在一片荒野之中,看上去就像是现代文明的前哨。当时我暗自做了一个错误的类比:这样的站台在1900年就曾出现在上海,当时美国人在那里建立了第一个火车站,其后发生的事情是,中国再也不能回到昨日的世界。 这既是有根有据的思绪,又是一种夸大其辞的激动。事情并不完全是这样。1900年的铁路是西方文明向东前进的一个象征,而青藏铁路怎么会携带同样的历史矢量呢?必须承认的是,西方文明体系取得了成功,包括西藏在内的中国已经在相当程度上西方化了,铁路决不再是异质的东西。 我想真正有意义的是这条铁路的实际功能,而不是它的象征意义。事实上,如果了解这条铁路,你就会知道它并不能代表一种无与伦比的成就,也不能表明中国的国力达到何种程度,或许它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中国政府的治国思路,但也并不具备典型性;而如果了解西藏的今天,你就会知道,中央政府的战略性意图才是影响深远的元素,即便是十条铁路也不能与之相比。 除去军事、救灾等应急作用之外,经济带、城镇化、移民、生态、文化、宗教和生活方式,这些具体而微的事物的嬗变,才真正称得上是青藏铁路将会带来的东西。西藏会因此如何,我想其实不难预见。这就像有人铺设了一条水管,决定目的地命运的并不是水管本身,而是水管中流出的东西。当我们就在水管的源头一端,只需要看看我们身处的各个城市,就可以约略知道西藏将会发生什么。 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常常说要检讨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得与失,其实我想,得与失并无标准答案,更重要的事情在于有所心得的人们能够坚持己见。我们应该以什么态度对待青藏铁路?我想就是坚持对这种得失的意见,述诸这条铁路以及西藏的未来发展,并不断地讲出来。 藏族作家阿来参加了我们的采访团队,他说,很多事情一旦进入到有关西藏的民族语境之中就有了“遮蔽性”。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拉萨的一些古代建筑被新建筑取代了,有人就说这是对藏族文化的蓄意破坏,其实在北京,老城消失了,破坏来得更为猛烈,那么又是谁在“蓄意”破坏汉族文化呢?我觉得阿来同时说对了两件事情:阴谋论在很多时候被人们滥用了;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犯的错误是有普遍性的。 无庸置疑,青藏铁路通车之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存当地的传统文化。这一点我想很多内地人都有体会,越是到了文化传统岌岌可危之际,我们才越体会到文化上的自我辨识是多么重要。其实,对于建筑之类的有形文化遗产来说,西藏的问题也许并不是很大。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个有着后发优势的幸运之地,很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内地曾经犯过的错误。比如说,当铁路带来开发的前景之时,当地官员的生态保护意识和文化保护意识已经是2006版,要比1980年代的内地官员好上很多。 更需要警惕的是,无形的文化传承正在受到威胁。在那曲,我们曾经询问4个藏族女中学生是否知道宗喀巴,她们的回答是不知道。想一想我们身边有多少人从没读过任何一本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作品,你就可以知道,在内地和西藏,大家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我们的教育有时候非常差劲,在本族文化传统方面,我们往往需要在从学校毕业很久之后才能找到归属感。 它带来的危害我们应该非常熟悉:很多当代中国人不愿看清自己的家世,对任何事物的怀疑,都可能被拿来与对本族文化的怀疑混为一谈;在面对外界的时候,他们又怀着一种秘密的、不必要的自卑。西藏人有着一种乐观快乐的天性,这一点去过西藏的人都深有体会,我们当然不希望它变得委靡起来。 我猜测,正是忧虑的心态导致了我们普遍性的对包括西藏在内的异域风情的美化。我看到,艾未未在他的BLOG中谈到了青藏铁路:“在遥远的地方,我祝福那片净土上的人民:幸福美满一如既往;并告诫他们,要远离那些来自他方的可疑的陌生人,那些来自长安街、王府井和新天地的世俗的人们。” 我喜欢这则BLOG,因为它没有制造知识时尚,而是讨论了一个切实的问题。不过我并不同意艾未未的观点。无论是在文艺青年中,还是在一般公众中,这可能都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看法,即把现代文明,至少是今日中国内地的现代文明,看作是庸俗不堪之物,而把铁路通车之前的西藏看作是未经污染的“净土”。 可是在本质上说,西藏历史的酷烈的运转方式与其他区域别无二致,而人类社会也从来不曾有过“净土”。丹尼尔·帕特里克·莫伊尼汉说得好:“制度观念、权力观念和私有财产观念是人人自然就懂的东西。”我想我们不应该把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美好加诸西藏,那不能导致一种恰当的态度。 在路上,我至少问过20个藏族牧民对青藏铁路的开通持何种看法,他们的回答无一例外是“不清楚”、“不知道”。我想他们并没有对自己的“纯洁”感到担心,他们的宗教信仰是虔诚的,又是基于较小的选择余地的,他们并不喜欢贫穷,甚至不能在比较中获知自己的贫穷。他们对外界的变化没有敏锐的反应,在我看来,问题的实质并不是纯洁,而是缺乏教育、信息和选择。 阿来说:“西藏的最大问题是没有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阶层。”如果他说的是事实的话,那么这才是一个大问题。没有好的知识分子阶层,优良的教育和文化的传承就无从谈起,再多的铁路也不能给西藏带去活力。 至少,我自己的看法是,青藏铁路的通车并不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对它的各种态度中又充满了误会。西藏是一个真实的存在,而不只是被不同的人们符号化的奇域,我想为之高唱工业赞歌或者田园挽歌都不恰当。在国内和国外,赞美和怀疑也许都是基于西藏在不同的人们心目中的不同角色,要么被国家化,要么被政治化,要么被浪漫化。或许是由于我们习惯于愤世嫉俗,很多人对这条铁路释放了过多的道德激情。 如果我们是有责任感的公众,那么至少应该明确,西藏的文化传统在历史进程中的弱化是不可避免之事,但人们有责任对它予以保存。我们至少应该考虑这种说法对不对:铁路通车会加快西藏的现代化,而这一现代化过程会面临与内地一样的问题,即教育的古板和传统的断裂,而政府负有改善它们的责任。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