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还乡与边缘化之危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 17:02 《董事会》 | |||||||||
袁剑 毫无疑问,中国银行的IPO正在刷新中国资本市场的一系列纪录。无论是募集资金总量还是股本总量,抑或是在中国经济结构中所具有的代表性,中国银行都将中国资本市场推到一个新的层次。在中行创造的众多纪录中,有一项纪录最为引人瞩目:中行创造了内地资本市场最快的IPO速度。从6月1日H股在香港挂牌之后,中国银行火速通过了内地极其繁琐的上市程
在中国证券市场,除非受到管理层的特别推动和眷顾,任何一家公司恐怕都很难以如此快的速度上市。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中行备极荣宠? 众所周知,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大型国有企业尤其是垄断国企开始陆续实施股份制改造,但其上市地点普遍选择在美国、香港等海外市场。这引起了普遍的嘲讽和抱怨。在中国国有银行开始批量筹备海外上市之后,这种抱怨在前一段时期达到了最高点。批评者声称,依靠内地纳税人数万亿资金重组之后的中国国有银行,不仅被贱卖,而且还抛弃了中国投资者,是一种十足的歧视。中国银行在香港上市之后迅速“回归”,首先就是为了平息这种不满。借此机会,饱受非议的中国金融当局多少可以缓解一下自己的艰难处境。 不过,缓解艰难的决策处境可能只是次一级的考虑,与此相比,更为重要的可能是,中国金融决策者欲借中行上市之机,逐渐改变中国资本市场的边缘地位。 中国大型国企纷纷海外上市,虽然是下下之策,但站在决策者的角度,恐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人所共知,中国资本市场经过10多年发展,虽然规模超常规成长,但离主流市场的目标仍然遥遥无期。而其在监管、公司治理、市场制度等方面的弊端更是饱受诟病。如果将本身就具有先天缺陷的中国大型国企放进这样一个资本市场,其恶性循环的后果可以一望即知。如此资本市场,显然不能对中国传统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任何帮助,更遑论为中国急需转型的粗放经济提供定价和并购动力了。 简言之,中国资本市场是一个完全丧失了定价能力的边缘化市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经济体而言,资本市场的边缘化不仅意味资本市场与中国经济发展需要之间存在巨大落差,也同样意味着中国经济本身的边缘化。基本上可以判定,中国资本市场是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又一个打工者,这种角色与所谓中国制造在世界经济中形象好有一比。 尤其重要的是,中国一直依靠间接融资的融资格局已经为中国金融体系积累了巨大的风险,如果不能大力推动资本市场壮大以分散银行体系的风险,中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总有一天会择机爆发。正是看到中国资本市场的这种尴尬,中国金融管理者从2005年开始力推股权分置改革,并在股改尚未完成之际,急切推动中行A股上市。从这个角度观察,中行“回归”实际上是管理层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次正名之举。同样的理由,中行的内地上市,也可以作为股改之后的中国资本市场广度与深度的一块试金之石。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建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IPO,中行上市必定会带来阵痛。但无论如何,中国资本市场要想摆脱边缘地位,类似中行这样的大型企业上市,都是必不可少的门槛。在这个意义上,中行上市值得期待。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