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崩溃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 17:06 《互联网周刊》 | |||||||||
当人们持续对气候变暖、恐怖主义、水资源枯竭等等目前全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忧心忡忡时,一个不知要算杞人忧天、还是要算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美国人斯蒂芬·里伯(Stephen Leeb)对全世界提出了警告:恐怕,最糟糕的是,石油危机又要来了 文|小山
斯蒂芬·里伯是美国知名投资家,有25年华尔街的投资经验,专注于股票市场,目前是里伯资本管理公司(Leeb Capital Management)委员会主席兼总裁,《全面投资人》(The Complete Investor)的编辑。美国商业周刊去年曾专文报导斯蒂芬·里伯的股票经。他博学多闻,嗅觉敏感,判断准确。2004年,出版《石油效应》(the Oil Factor)一书,他大胆的预测全球将出现石油价格上涨的情形。他认为美国正处在新的危机边缘上。现在,斯蒂芬·里伯又出版了《即将到来的经济崩溃》(the Coming Economic Collapse)一书,预测接下来全世界将面临新一轮的能源危机,继之而来的则是经济大崩溃。 斯蒂芬·里伯的预测出奇的准确。当今世界原油价格持续攀升,平均收盘价动辄达到七十几美元,2004年期间,这个数目也只有三十几美元,这些数字印证了他的推断。现在全世界每天的原油需求量约为8430万桶。美国每天消耗约2000万桶,中国每天消耗石油约650万桶(约占世界原油贸易量的6.31%),而美国约占26.9% ,日本约占11.3%;中国原油进口量仅约为美国的23%,日本的56%。中国约有2/3的石油消耗依赖境外供应,高价的石油带来的是经济增长的高成本。 谁都记得石油危机的理论: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它有消耗完的一天。斯蒂芬·里伯认为石油危机要来的理论根据是,他认为全世界的人、媒体、学术界、官员对贫穷、气候变暖、恐怖主义等等议题过份重视,唯独对石油危机视而不见,疏于防范。现在低价的石油,已经不再可能存在于市场了。经济和政治的操作使得这个世界一部分的人维持了富裕的生活而其它大部分的人却一生都与贫困为伍。美国赤字和石油争夺大大增加了石油价格攀升。作者认为要尽快抛售和消耗石油有关的公司股票,如航空、汽车、化学、化妆品、食物、运输,以及那些依靠偏远地区的工厂和原料进行加工的零售业。作者的逻辑是,中国和印度的石油需求愈来愈大,而全世界的石油产量却是固定的,因此石油价格会上扬。他的理论显然是站在美国立场看事情,他不是政治家,是投资家,这使得我们无法太过责怪他的“因此”来得如此快如此草率。如果站在第三世界来看,则会说美国对中东地区发动战争也是导致石油价格上升的原因之一。中国和印度快速发展是加大了石油供应的需求,也加大了原来老一批石油消耗大国在资源上的竞争,但这些理由不充分,还得加上近年产油国政治局势不稳定,恐怖主义影响产量下滑,以及石油消耗国彼此的争夺,这才算是比较完整的说明问题。 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本书有意思之处是,它不是光强调石油危机的威胁来临,而是试图告诉读者,当石油危机真的来时,你要怎么办?尽管产官学界对石油危机一词仍抱怀疑态度,但作者显然已经看准了那些美国人的心理:怕自己现在的富裕不再,怕生活水平下降。 《即将到来的经济崩溃》一书其实延续了作者的前一本书:《石油效应》的论点。读者不需用学术眼光来看这本书,它经不起太严格的学术推敲。不过作者抓到了美国人害怕眼前美好的一切突然消失的心态,用眼前石油价格上扬情形,做了一次经济崩溃论下自我救赎的精彩操演。 美国知识分子对文明过度发展忧心忡忡,怕自己回复到石器石代的生活。这种心理导致“崩溃”一词成为英语世界最热门的营销词汇之一。西方害怕他们巩固的现代世界有朝一日真得崩塌了,相比之下,雄据东方的我们则是对崛起、新兴这样的辞藻感到无比亢奋。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