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火车站变好背后的制度因素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 05:47 第一财经日报 | |||||||||
王佴 有篇著名的网文,对广州的形容是这样的,这是一个最像江湖的城市,特别是它的火车站。 作为一个在广州生活了近10年的人,我总计前往火车站次数绝不会超过30次,但我
但一年间,这里发生了巨大变化。截止到本月,据广州市公安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05年流花火车站地区立刑事案件比2004年下降41%,立刑事案数是近年来最少的一年;而今年上半年,刑事立案比2005年上半年再下降51%。警方说“流花地区治安秩序出现了历年来最好的局面”。 本地媒体将火车站改变的原因归为四招:重兵,即在方圆2公里设了三个派出所,其密度之高居全国之首;严刑,将活跃于该地区的犯罪分子抓到严惩;便衣,四处布下的便衣将街面犯罪控制到了最小程度;高科技,整个广场全天24小时摄像监控。 不过,我认为,使火车站发生变化的最根本因素是区域设置的改变。去年此时,火车站一处归三个区管辖,而随着广州行政区划调整,火车站地区变为了越秀一区管辖,这才为后面的整治工作提供了一个必要前提。 一次成功的区划变革使交易成本降低了,于是政令变得通畅了,广州火车站的治安就这么变好了。 当然,失败的例子我们也见过。记得有一次我采访一位官员,他讲到当时一夜之间各地纷纷撤县建市,财政分文没增,公务员人数却马上翻番。一番折腾后,一场全国范围的,通过发展县域经济重新配置行政资源的变革,重新悄然进行。但当年的决定,使十几年沉淀下来了多少成本,再次变革又将消耗多少成本,已是没人愿意去面对的问题。 一正一反两个案例,体现了制度的重要。也正是缘于制度的重要,每当那些疾风暴雨般的政策出台时,理应给民众更多知情权。(作者为本报华南分社记者)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