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银行收费也疯狂 怎么总想着掏老百姓口袋里的钱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4日 08:26 每日经济新闻

  建设银行短信通知也要收服务费了

  主持人:

  相信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世界杯期间的最大娱乐是黄健翔的激情评球,而中国的银行收费似乎也和黄健翔一样,处在一种亢奋状态。

  最近两年半来,中国的银行的各种收费项目猛增了近30项,在信用卡收取年费、小额账户收费、跨行查询收费等一系列收费以后,CCTV《第一时间》报道,建设银行将收短信通知服务费。从7月10日起,建行将对短信通知服务收取每月3元的包月费,而这还只是现阶段的优惠费用。

  据报道,建设银行热线工作人员表示,这费我们银行不是随便收的,银监局也有这方面的规定。这是国际惯例吗?中国的银行收费还有完没完?

  大众评判台

  “反对”

  何枝军:服务没接轨,收费倒先接轨了

  服务没接轨,收费倒先与国际接轨了。明明就是想多赚点钱。

  刘静:举行过听证吗?

  我觉得跟国外银行学习是件好事,可是国内跟国外的情况一样吗?国外的服务多到位呀,国内这些企业的服务能跟别人比吗?不要看着别人收钱眼热,要知道别人是付出相应的服务的。先把服务做好,才有资格谈得上收费问题。再说了,每月3元合不合适,举行过听证吗?

  王青松:银行怎么总想着掏老百姓口袋里的钱

  如果是自愿非强制的还好,但是国有银行毕竟还有垄断的成分在,有时候就非得存它的银行不可。这公平吗?唉,这些银行怎么总想着掏老百姓口袋里的钱呢?

  乐宏文:欺压客户而已

  提供什么服务,收不收费,收多少费本来应该是纯粹的商业行为,行不行得通要看市场,但是目前我们国家银行业垄断仍难打破,所以很难看作是有策略的商业行为,更多的是欺压客户而已。

  袁先生:银行最后的收费疯狂

  每月3元的短信通知服务费,而且还是优惠,这不是抢钱吗?国内的银行就这样,从来不反思自己提供的服务值不值这个价,整天一门心思地想着如何增加收费的项目。这些垄断单位大概就想着在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之前狠狠地再捞上一笔。就凭中国的银行现在的这种德行,跟外资银行比,只有一个死字。

  “只要防止行政垄断就行”

  冯笠峰:只要防止行政垄断造成的收费就行

  银行提供了服务,当然可收取费用。如果觉得建行这么收费不妥,老百姓完全可以不存建行嘛。只要不是行政垄断命令式的强制收费,消费者可以选择,银行就可以收费,费用本来就是双方讨价还价的过程。唯一要防止的就是行政垄断造成的收费。

  董先生:打破银行垄断是当务之急

  银行收费的项目越来越多了,短消息通知服务收费以及小额账户管理等都在近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银行的手开始越来越多地伸进了中小储户的口袋。那么,虽说引进外资银行不亚于在羊群中引进一只狼,但打破银行垄断是当务之急了。

  话题策划主持 凌建平 MSN主持 祝裕

  ◆沸点特稿

  凭什么银行收费可以想收就收?

  石晶 中国社科院博士

  首先,我认为服务收费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就像欠债必须还钱一样。作为银行而言,每向客户发出一条通知短信,必须向移动信息服务商支付费用,还必须建设软件系统予以支持,也就是说,银行向客户提供短信服务其本身是有成本的。银行作为一家追求盈利的机构,通过收费来弥补成本也属情理之中,只不过银行收费的方式、标准实在是说不清道不明。

  首先是收费的模式问题。所谓银行短信服务,是指客户银行卡但凡发生资金划转、支付等交易行为时,银行将及时短信通知客户。银行刚推出这项服务时,主要是为了提高服务质量,以吸引更多的客户。对于客户而言,银行的这项服务的确带来了方便和安全,值得赞赏。但是,客户当初获得这项服务时,银行往往把这项服务作为客户申请银行贷记卡等银行卡的一项赠送服务,没有提收费的事,也没有告诉客户可能将来会收费。免费的服务用着用着,客户就培养出了使用习惯,即便是收费,恐怕许多人也只得乖乖上套交费了事。在这里,先提供免费服务,等客户用习惯了离不开时再加收服务费,是一种广为使用的营销方式。尽管每个商家用这一招时都会招来骂声一片,被千夫指为“奸商”,但效果想必挺好,要不商家也不会屡屡使用了。

  第二是收费的方式。银行过去的服务项目免费,在当时与客户应该是有书面协议的,现在突然打破原有协议要收费了,应该向客户作怎样的解释呢?其次,关于收费标准,现在往往是银行单方面说收多少就是多少,没有收费标准,客户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凭什么银行收费就可以想收就收想收多少就收多少呢?

  小额账户要收小额账户管理费、跨行查询还交查询费、跨行取款得交取现费等等,两年半内银行各种收费项目猛增了近30项,说不定哪天开始,钱就要越存越少了。去年的ATM机跨行取现收费是银行打出的收费第一枪,而今天的短信收费绝对不会是银行的“最后一枪”,现在的问题是,下面还有多少收费项目在等着我们?

  我们承认银行服务收费是大势所趋,但作为消费者,我们拥有知情权。如果银行在收费方式、收费标准上与消费者有所交待的话,市场反响或许就不会这么强烈了。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