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带来双重危机:谁忽悠谁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2日 10:57 大洋网-广州日报 | |||||||||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唐钧 媒体上,一篇标题为《中国社会面临老龄化与廉价劳动力短缺双重危机》的文章吸引了我。读过后才知道,这是一篇对原载《纽约时报》的编译文章。文章以上海为例,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略显黯淡的发展前景:“中国大陆这座最现代化的城市至少有20%的人口年龄在60岁以上……从2010年到2020年,上海每年新增超过60岁的老年人的数字将达到17万。
以上老外引用的数字都是有根有据的,但应该指出,其结论却有误,问题就出在这个为老外所“计”的“现有1365万人口”上。查阅有关资料,原来这个数字是上海的户籍人口数。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人口研究的发展与计划生育国策是分不开的。由于研究起步时的制度和政策环境,户籍人口成为研究的基础。于是,囿于这种“计生传统”,当一些研究人员把目光转向老龄化问题时,仍然把眼光盯在户籍人口上,以此来计算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譬如上海的老龄化程度。但是,时至今日,影响中国地区性人口变动,尤其是大城市人口变动的主要因素,已经不再是户籍人口的“自然变动”,而是人口迁徙所造成的“机械变动”。 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根据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最新调查数据,2005年,上海市的“实有人口”(常住人口加居住一天以上、半年以下的外来人口)已达1921万人。其中,户籍人口仅占实有人口的70%,常住外来人口占23%,居住半年以下的外来人口占7%。所以,仅用占“实有人口”70%的户籍人口来计算上海市的老龄化程度,自然会得出令人惊讶的结论。 按上海市最近公布的《2005年上海市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提供的信息:包括户籍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在内的“常住人口”数应为1778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12万人,占总人口的11.94%。如果用与前文中老外所用的统计口径,以60岁及以上作为进入老年期的门槛,如果将“常住外来人口”中的老人忽略不计(因为上海的外来人口绝大多数为青壮年人),那么,据此推算出来的老龄化比率应为15.35%。 上述老龄化的比率当然也不算低,但并非像老外所说的那么夸张。因为按常住人口计算,上海市0岁~14岁人口仅占9%;而15岁~64岁的人口仍占总人口的80%;与2000年“五普”时相比,0岁~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仅上升了0.5个百分点,劳动年龄人口却上升了5个百分点左右。其原因除了户籍人口的自然变动之外,更主要的就是有外来劳动力源源不断地补充到上海。上海只要保持资本和“知本”的优势,即使户籍人口中的老年人不断增加(现在的外来常住人员年老后绝大多数会选择回家乡养老),似乎也不用担心劳动力不足。 如果在今后的15年中,上海市常住人口保持在1800万人左右,户籍人口1365万人的规模也大致不变,那么,到2020年,按常住人口计算,上海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的比例应该是25%。如果14岁以下儿童的比率能稳定在7%左右,那么还有总人口的68%,1224万人是劳动年龄人口。如果把进入老年的标准,亦即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那么届时劳动年龄人口与现在的1400万人相比,可能会少几十万人。但是,按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趋势,如果上海出现劳动力短缺,一定会有外来劳动力来补充,只是届时总人口可能会突破1800万。 总而言之,老外的夸张说法是与事实不符的。但对此应负主要责任的可能还是有关部门或研究人员,因为是他们提供的数据给老外以误导。人家哪里弄得清什么是“实有人口”,什么是“常住人口”,什么是“户籍人口”?然而,他们据此写出的文章往往又“出口转内销”,被媒体拿来吓唬国人……打个比方,看了这几年的春节晚会,你说这赵本山和范伟,究竟是谁在忽悠谁呢?用上海话说,叫做“捣糨糊”或“拎不清”。 到2020年,上海将有超过1/3的人口年龄超过59岁。老外的夸张说法是与事实不符的。但此结论又是依据国内数据得出的,人家哪里弄得清什么是“实有人口”,什么是“常住人口”,什么是“户籍人口”?然而,他们据此写出的文章往往又“出口转内销”,被媒体拿来吓唬国人……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