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越南探寻改革前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2日 10:04 中国经营报

  作者:九鼎公共事务研究所秋风

  越南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注意,包括中国人。吸引人们注意的首先是其经济表现,其动力则跟中国相同:改革与开放。

  与中国一样,越南的改革始于农村。上世纪80年代,政府集体农场被拆散,每个农
民家庭都分得一块土地,农业产量剧增,仅用两年的时间,越南由大米进口国变为一个重要的大米出口国。

  2000年,越南取消私营企业注册限制,私营经济迅速发展。鼓励发展私营经济的政策也与中国相同。同时还在2006~2010年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上,对执政党党员从事私营经济进行了新的规范,一方面允许党员经营私营企业,当老板;另一方面开始允许私营企业老板成为党员。

  目前,越南非公经济发展势头及其比重优于中国。在GDP中,非公经济比重占到53%。尤其是在就业方面,越南私有经济发挥的作用相当显著。从1992~2003年,越南共创造了900万个工作岗位,其中有830万个是由私营部门创造的,占90%以上,如果再加上外资企业,则占到97%以上,国有部门提供的就业岗位不足3%。

  越南经济也呈现出出口导向的明显特征。其2004年出口总额近250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达30亿美元。中国专家在谈论能与中国竞争外商直接投资的国家时,总会提到越南。确实,越南是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劳动力比中国更便宜,正是这些因素吸引着外商。美国也于最近同意越南加入WTO,越南很可能经历中国在加入WTO之初的那种出口暴增。

  正是依靠非公经济、倚靠出口,过去6年,剔除通货膨胀因素,越南的经济增长速度为7.4%。越南政府预计,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将达到8.5%,和中国、印度一起成为亚洲发展最快的国家。这种繁荣周期甚至跟中国同步。甚至越南也面临着房地产的非理性繁荣。似乎同样是地方政府推动,河内郊区目前的地价已经和东京郊区的地价不相上下了。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警告,越南正面临着一种典型且极其危险的房地产泡沫。

  现在,越南面临着严重的官员腐败问题。6月16日,总理潘文凯在其辞职讲话中为自己任内出现并日趋严重的贪污腐败问题道歉。根据他的说法,“买官卖官的泛滥,已经成为了一个可怕的现象”。他希望选出一位专职负责打击腐败的副总理。

  6月24日,越南国家主席陈德良、政府总理潘文凯和国会主席阮文安在越南第十一届国会第九次会议上递交了辞职报告。据了解,他们的辞职与今年年初爆发的越南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贪污腐败案件“交通部特大公款赌球”丑闻有关。这个案件还有买官卖官、挪用国际援助款购置高级轿车等情节,国会代表据此曾反复质询潘文凯。

  事实上,党政官员腐败一直是困扰越南发展的恶疾。越南执政党曾于2000年初耗资70万美元委托瑞典一家机构,展开一项为期3年的研究调查,分析导致越南贪污风盛的成因。其实,这种成因不难找到。根本的原因在于,市场化改革并不彻底,政府在经济活动中拥有极大的权力,但是,这些权力又没有受到有效的法律约束,缺乏必要的制衡与制度化的监督、问责机制。在这种情况下,官员必然倾向于滥用权力,进行权钱交易,进一步甚至形成所谓权贵资本主义。

  仅靠查处若干官员、逮捕若干行贿商人,并不足以遏制官员强烈的腐败倾向。解决的正确方案还是在于体制变革,在于有效地约束权力。为此,今年2月3日,越南执政党中央公布了一份将提交越共十大讨论的《政治体制改革报告》。草案在总结过去不足时特别提到,执政党在政治改革方面存在不足,下一步要重点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报告提出,改革必须全面、配套同步,有继承,有步骤,形式和方法得当,这显示出越南执政党对过去20年先“经”后“政”的改革模式已经进行反思。舆论也普遍认为,要解决腐败问题,就必须积极推动政治与行政体制改革。

  越南在这方面会进行何种探索,值得进一步观察。但是,这种改革的必要性已经十分清晰地呈现出来。外界预测,新任总理阮晋勇将会进一步推动市场化改革。但是,这种改革若没有权力约束与制衡机制相配合,意味着官员获得更多寻租机会,腐败将会更为严重,甚至成为一种体制性腐败,从而使执政党的合法性迅速流失。对于越南高层来说,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