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暗中执法错在哪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30日 16:59 《管理学家》

  □ 高贤峰

  北京大学博士

  交通警察身着便衣,手拿相机,穿行于城市的大街小巷。一辆车开了过来,在不该停车的地方停了下来。此时便衣警察如果走上前去,提醒一下,司机肯定不会停车,但是,警
察没有上去提醒,在司机停稳后,警察拿起了相机……

  某企业老板为加强管理,强调纪律,制定了150多条罚款制度,授权人力资源部考核专员负责制度的执行,并把考核专员的工资与罚款指标完成情况挂钩。三个月后,员工怨声载道,纷纷到老板处状告考核专员,为罚款而罚款,有时甚至不择手段。

  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联系在一起思考,会发现其中可能包含一个深层次的规律。 “每一个制度都被植入了特定的理念。”如果执行制度时,能够忠实地还原理念,则制度就会得到有效执行,反之制度在执行中就会变味。

  “违章停车罚款”与“150条”都是管理制度,其中植入的理念都不是“为罚款而罚款”。但是,在警察的暗中执法中,我们看到的是警察故意放任车辆的行为,等破坏

交通法规的行为完成后,再上来罚款。因此,暗中执法的问题在于,不管法规的制定者初衷如何,现实中造成的结果是,警察不是用它来维护交通秩序,而是把它作为增加罚款收入的手段。制度中植入的理念是A,但是执行中还原出来的却是B。考核专员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把“维护劳动纪律”的理念还原成“罚款”理念的。当植入的理念不能被忠实地还原出来时,制度一定在执行中“变味”。

  同样“变味”的情形在很多制度执行中都能找到。例如,绩效管理制度中植入的理念一定是“提升绩效”。要使这一理念得到还原,绩效考核制度应该是这样执行:考核时,一旦发现有指标没有完成,则首先要帮助被考核者分析没有完成的原因,找出具体的影响因素,并就如何解决这些因素与被考核者进行研究协商,辅导其拿出克服这些因素的方法与措施;把这些措施,纳入下一阶段的考核内容之中。当然,按照考核制度的规定,指标完成情况与待遇挂钩,该扣的考核工资还是要扣。但是,因为有了前面的绩效分析与辅导,员工对扣钱的负面评价会小得多。关键是,通过这样的考核,员工确实能提高其绩效。这就是忠实地还原“提升绩效”理念。

  但是,目前考核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就在于,在大多数企业,考核者对绩效差距不帮助员工进行分析,对如何解决影响绩效的因素更谈不上辅导。考核者所做的仅是根据考核标准扣钱,以至于很多员工把“考核”与“扣钱”划了等号。没有哪个员工会主动欢迎“扣钱”。于是绩效考核成了得罪人的事。“提升绩效”的理念没有得到还原,真正还原出来的反而成了“扣钱”的“理念”。

  按照人本管理的理论,企业对人的管理要注重两个方面:“用制度控制利益,用文化驾驭思想。”所有制度的背后,一定有一个支撑性理念。这个理念成为了特定制度的灵魂。管理制度就是落实这种理念的工具,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就是这种理念的植入过程。但是制度一经公布,就以相对独立的形式从利益角度对人的行为产生强制,这种强制如果违背了当初植入的理念,制度在执行中就会变味。因此,管理者在制定制度时要把清晰的理念植入制度,在执行制度中要把植入的理念给以忠实地还原。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