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同样贷款不同利息 银行失误可能引发信任危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8日 09:33 新京报

  银行如此‘操作失误’,很可能引发社会对银行的信任危机。而仅仅‘表示歉意’和‘退还多收利息’,是不足以消除这种信任危机的。

  北京邮电大学2002级400多名大学生在入学时向工商银行申请了助学贷款,但在毕业时却发现,大家同样的贷款却需要支付不同的利息,其中差额高达上千元。甚至有人贷款2.4万元,但利息却高达1.2万元。工商银行北京分行日前承认因“操作失误”导致差异,并对此
表示歉意。(6月27日《新京报》)“操作失误”?多么熟悉的字眼呀。想当初,医疗黑幕正待揭开尚“犹抱琵琶半遮面”时,一些医院解释多收费、重复收费的患者质疑时,不也说是“操作失误”吗?那时候人们质问:“操作失误”为何从来只对医院有利,总是“失误”地多收而从来不会“失误”地少收呢?现在,这样的质问我们似乎又可以复制过来质问银行的“操作失误”了。

  其实,所谓“操作失误”是很难自圆其说的。国家

助学贷款业务中,即使按照最大贷款额2.4万元,最长还款期8年计算,由学生和财政承担的利息总计为6000元左右,虽然不同的还款方式和计算方法可能产生微小的差异,但按照目前的利率,学生承担的利息不会超过3000元。就算按银行的说法,国家财政补贴部分算错了一个小数点,国家贴息部分占50%算成5%,怎么也不至于算出1.2万元的利息。更何况,像助学贷款这样的特殊业务,程序应该是事先设计好的,操作人员需要输入的只是贷款额和年限,其他内容应该是电脑自动生成的,因此出错的几率应该更小。

  可以想象,如果不是学生们感觉“国家助学贷款利息太高”并诉苦于媒体,“失误”将不再成其为“失误”,而是成为大学生们必须实际偿还的真真实实的债务负担。换言之,银行对贷款者的债务负担拥有绝对的决定权,如果并非精通金融的专业人士,人们对银行的决定一般只能是被动地接受。在这种信息与知识完全不对称的情况下,银行以“操作失误”的名义欺骗消费者,将变得轻而易举。

  那么,怎样来规范银行的营业行为?是靠消费者对金融知识的恶补,还是冀望于国有银行永远保持高尚的职业道德?这背后,银行的监管制度和内部约束是否出了问题?

  国有银行原本拥有不错的公信力和美誉度,但是近年来随着国有银行一次又一次地单方面撕毁“合同”,一次又一次地以“国际惯例”的名义增加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想收就收”的国有银行在国民心目中的形象正一点点发生改变。但我想,人们还不至于上升到这样的高度:银行究竟可不可信?———难以想象,如果银行丧失了基本的诚信,可以随意增加贷款利息额,可以随意动用客户存款,谁还敢和银行发生交易?

  银行如此“操作失误”,很可能引发社会对银行的信任危机。而仅仅“表示歉意”和“退还多收利息”,是不足以消除这种信任危机的,我们希望看到更高规格和更为深入的调查。毕竟,“操作失误”与“

金融诈骗”其实只有一线之隔;毕竟,已经有太多的“操作失误”被证明是可笑的借口。

  □舒圣祥(杭州

注册会计师)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