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中央预算执行的喜与忧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8日 05:53 第一财经日报 | |||||||||
因为频频掀起“审计风暴”,审计长李金华6月27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2005年度中央预算执行的审计工作报告,自然引人注目。这是今年6月1日起施行新的审计法后,国家审计署首次公布中央预算执行审计情况,其中喜忧值得我们深究。 通过分析预算执行的总体情况,既要揭露财政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不严格、不规范、不合法、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更要从体制机制上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以促
虽然在国家审计署看来,“2005年中央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整改上一年审计发现的问题也取得明显效果,但公众显然更关注:中央预算执行还存在哪些问题,原因是什么,如何进行整改?令人欣慰的是,李金华提交的审计报告对上述问题仍是直言不讳。 总体上看,无论是财政部具体组织的2005年度中央预算执行,还是中央财政补助地方支出,国家发改委组织分配的2005年度中央政府投资,仍然存在诸多违规现象。比如财政部一面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但在弥补中石油炼油项目亏损时采取的“暗抵收入”做法,恰恰违反了“收支两条线”原则,事实上缩小了中央财政收支规模。 如果说财政部尚属无心为过,中央补助地方支出的问题则较为严重。一些地方财政年初预算编报不完整,致使预算执行结果与年初预算出入较大,未编入预算的资金实际上脱离了省级人大的审查监督。同时部分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设置交叉重复,分配制度不够完善,资金投向较为分散。一些资金名义上是专项转移支付,实际用作部门或系统内经费补助。 究其原因,中央预算年初没有将中央补助地方支出分解到地区和项目,省市级预算编报的时间早于全国人大审查批准中央预算的时间,地方政府在编制预算时,难以预计中央补助资金特别是专项补助的数额。一些地方政府及其财政部门,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的意识也不强。 广受关注的中央政府投资管理,主要问题同样不容忽视。比如到2005年底,可安排国债投资的20%以上,仍没有安排下达或投入使用;国家发改委年初下达的267.37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只有68%得到落实。同时,一些重点水利堤防工程、煤矿安全改造项目投资也不尽如人意,部分专项投资内容交叉,资金多头审批安排。 细加分析,存在上述问题显然既有财政体制、投资体制改革不到位的影响,也有管理不严格、制度不落实的因素。我们理解相关体制改革的艰难,但在管理层面可以立即改进的地方还是不少。当然,最终还必须从体制层面着手,比如更明晰地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改变中央财政统得过细、预算管理级次过多等状况,加强中央预算资金的科学使用。 审计署对48个中央部门的预算执行进行审计,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预算及财务管理不规范问题以及违法案件线索仍然不容忽视。比如涉及预算编制不细化、批复不及时等管理不规范问题共658.58亿元,其中2005年新发生的竟超过一半。这表明一些中央部门的预算改革没有完全到位,预算编审机制不够健全,内部财务管理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审计调查上海等6个省市所属87个开发区,其特殊财税优惠政策的成效明显。不过审计署也明确提出,随着改革深入和形势变化,继续实行这些优惠政策也面临一些新问题,有必要在逐步规范各类开发区名目繁多的税收优惠政策、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率的基础上,将现行的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转变为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税收优惠政策。 针对本次中央预算执行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署在报告中承诺将督促整改并依法公告,同时提出了加强财政管理的明确意见。比如,改进中央补助地方支出预算编报方式,清理整合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增强预算的刚性约束;健全中央政府投资管理制度等,均是中肯且有较强操作性的建议,无疑应当得到各方面的充分理解和支持。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