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红色经典的市场尴尬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7日 21:20 中国产经新闻

  撰稿/本报评论员 商寅泉

  七一前夕,为了纪念党的生日,笔者所在的报社排练节目,但是,有一个根本没有料到的难题,令报社党组织十分尴尬。

  报社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就是每年都要利用纪念党的生日这个契机,对员工进行形
势教育和传统教育,激励员工对祖国、对党、对本职工作的热爱,每年的纪念形式有所不同,今年是邀请上级单位共同以联欢、联谊的方式,用歌声纪念这一伟大的节日。

  排练节目需要有老师,于是请来了专业团体的老师指导。排练节目需要有伴唱光盘,以便在标准的专业歌舞团的声音带动下,照葫芦画瓢,把所选的几首红色经典歌曲唱得声情并茂,达到教育和纪念的目的。

  然而,就是在选购伴唱光盘的过程中,红色经典的市场地位出了问题。报社提前近一个月派出人马到市场采买,没有买到。又派出另一路人马,到另外几处大的音像商店采买,还是一无所获。再派更多的人分兵几路,大大小小的凡是有音像制品柜台的商户皆不放过,结果仍然是空手而归。红色经典的VCD、DVD哪里去了?长征组歌哪里去了?黄河大合唱哪里去了?毕业歌哪里去了?

  这个尴尬发生在北京,发生在2006年6月的北京。而此时此刻的北京,音像市场上你可以很随意地买到周杰伦、买到黎明、买到邓丽君、买到欧美最流行歌星的各种版本、各个时期的带子和盘。

  红色经典遭遇市场尴尬,是红色经典的问题还是市场的问题?

  分析起来,红色经典没有问题,不然就配不上红色经典这个词而久唱不衰。像《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周恩来总理亲自指导下成功创作以来,以史诗般的结构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形式征服了一代又一代听众,“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等经典词曲深入人心。再比如根据毛主席诗词谱写的歌曲,更是激励一代又一代国人用满腔的激情投身火热的生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等诗句,政治意义与艺术水准达到高度统一。诸如此类,数不胜数,红色经典名不虚传,没有问题。

  再来分析市场有没有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市场放开搞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内在动力,一切以市场之手进行调节,从生产商到经销商,摆在第一位的是利润,是商业利益。这是市场经济的运行特点和必然结果,是很正常的现象,也没有问题。

  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仅仅武断地把买不着红色经典商品归罪于市场,显然不合适。更不能把买不着红色经典商品归罪于音像制品制造商,或者归罪于艺术娱乐公司。因为无论是商家、音像制造商还是艺术娱乐公司,他们的产品只要是健康的,都尽可以在市场上获取他们应得的利润。他们没有义务为传播红色经典做赔本的买卖。

  这样说,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是不是做红色经典就一定是赔本的买卖?也不尽然。想当年,20世纪90年代初期,太平洋(大概是太平洋)影音公司出了一盘磁带《红太阳》,主打就是红色经典,那时几乎到处都是红太阳的歌声,盒带的销量以百万计,那是大大地赚了一笔,绝对不赔本。

  说来说去,究竟是哪儿出了问题?对于这个问号,笔者不敢轻易给出答案,其实也很难给出答案。笔者想,在北京,满处乱转都买不着正版的红色经典(更没有盗版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有红色经典与现代欣赏口味的对接融合问题,有市场利润不太丰厚的问题,有文化部门对音像市场的统筹策划问题,甚至还可以列出更多的问题。但是,不管是什么问题,红色经典遭遇了市场尴尬,却是一个很现实和很令人寻味的问题。谁来解决这个问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