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城市开发不能煞风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7日 14:06 法制晚报

  新闻提示

  昆玉河,围堰施工,景致全无;长河,沿途风光太过现代,只有三四个历史古迹,实在太少;转河,人造风光多于自然景观,河道全程较短,像在公园里游船……这是记者近日探访京城水系游览得出的一个基本印象。

  近年来,身在大都市的人们,都有一个共同感受,“亲水”的游览越来越奢侈了。最直接的,是水面越来越少。也难怪,降水量十年九不足,再加上过度开采地下水形成的“漏斗”,水就像是永远还不完的一笔“生态债”。在全国,大江大河干枯断流的不少,北京还有这样几条可以作为观光的水路,应该算是游人的福分了。

  但是水路沿途的风景,已经被“煞”得快没法看了。上述可以作为游览观光的河道,其沿岸开发的潜在价值,想不让地产商们眼红是不可能的。

  打开报纸,看看那些

房地产广告,以“水”为卖点的楼盘不少。尽管有一些所谓的水景,也许只是一条小河沟,也许一年中有十个月都是干枯无水的,但是依然被买主所青睐。

  众所周知,地产项目向来与环境连为一体。城市里的那点“自然景观”,放在大自然里,不过是一个放大了的盆景,成本昂贵,保护更难。正因其贵,

开发商才死盯不放;正因为总有人死盯不放,所以保护才更难。这样的恶性循环,是目前最该令人警醒的。

  去年,昆玉河上要再建两座桥的消息曾引起沿岸多个小区关注。业主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反对建桥的意见。

  而政府建桥的理由,主要因为周边居民越来越多,昆玉河两岸的交通压力增大,有必要对车辆分流。

  以沿河景观为卖点的生态住宅,遭遇市政开发的“骚扰”,业主们不满意是必然的。而政府从即时的公共管理角度建桥,也同样在情在理。是政府修改了规划?还是开发商刻意隐瞒了不利于房屋销售的公共规划信息?人们不得而知。而正是这种“不得而知”,暴露了此类开发中存在的盲区——该不该限制、如何限制景观带的开发?开发项目如何与景观更协调?

  治理一条河,往往需要几年,耗资数十亿。弄脏一条河,可能只需要几个月。让河岸林立的高楼将一条名副其实的河挤成一道小水沟,怕是也用不了几年。北京是个内陆城市,水对于北京来说,既是生命之源,也是历史文化的脉搏。政府只有从规划意义上多一些前瞻性,北京的历史文化才能真正传承下去。

  本报特约评论员马龙生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