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评小企业同样关乎经济安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5日 12:14 财经时报

  无论规模还是劲头,国际资本都正在中国掀起一轮空前的抢购行动,从房地产、能源、机械,到消费品、零售业、Web2.0,甚至像木地板、餐饮这样的产业,所有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资产和企业,都成了国际资本追逐的对象,甚至大有“抢盘”之势。

  一方面,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给寻求快速增值的国际资本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另一方面,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更强化了这样的冲动。在去年7月人民币进入升值
通道后,国际资本就通过各种渠道加速涌向中国,他们当然是来追逐人民币资产。

  过去,我们更多地把目光集中在“热钱”上,看到他们直接影响到股市和楼市的价格;我们也一直关注国际资本对于中国战略性产业的整合,像凯雷收购徐工机械。

  可能被忽略的,则是国际资本对中国优质中小企业的收购或投资——以及所产生的影响。他们同样是在获取人民币资产,且这一领域的竞争会日趋激烈。

  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中小企业,不仅仅因为中小企业的成长会给社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为国家经济增长提供无限潜力,更重要的是,中小企业往往是创新的源头。

  通过收购优质的中小企业来获取人民币资产,对国际资本而言是个很好的途径。其一,在

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的背景下,资本市场必然会给人民币资产更高的定价;其二,小企业通常具有某方面的独到技术或营销方式,效率一般要比传统大公司高得多;其三,小企业通常会有一些奇特的人才,而且具备较强的成长性。把这样的公司拿到境外
股票
市场上去上市,必将获得更高的股票溢价。

  在此背景下,我们怎么才能利用好这一时机?

  必须看到,外资当初作为“充裕资金的提供人和先进管理经验布道者”,其收购的真实动机和最终结果,却有很大的偏离,他们带来资金的同时,中国往往以弥足珍贵的品牌、市场和资源作为代价。

  一个更为深远的影响是,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将把作为未来中国技术储备、人才储备和市场储备的小企业,完全抛向资本市场,成为国际竞争对手的收购对象。

  中国如果不能对自己的小企业,尤其是那些具有“创新特质”的小企业形成强大的资本支持,那么当我们未来需要这些技术、人才的时候,是否将要付出更高的代价?

  从硅谷的经验看,那些超前的技术,以及那些利用现有技术而形成的新的生产方式,80%以上都变成了美国大企业的技术储备。他们通过兼并收购,把企业所需要的一切纳入囊中。这样的做法,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好处:其一,大企业为自己储备技术和人才;其二,实现了对创新者的价值认定;其三,实现了创业投资的退出。所以,在硅谷,大企业对小企业的兼并收购,才是创业投资退出的最重要的途径,而利用股票市场退出的案例不足10%。

  中国政府和企业,尤其是那些具有垄断特质的大企业,他们几乎都在为如何“走出去”而忙碌,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我们必须同时注意到,中国要实现“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构想,势必要求大型国有公司,具备足够的创新动力。必须有意识地去营造一个可以激励创新的制度环境,花费必要的成本,去寻找、收购那些对自身未来发展极具价值的小公司,并借以储备人才、技术和方法。

  这同样关系到

中国经济的未来,关系到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中国的经济安全,关系到我们能否在国际市场上占领先机、掌握主动。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