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停银证通弊大于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5日 12:07 大洋网-广州日报 | |||||||||
经济观察 继深圳证监局最早叫停银证通业务之后,截至目前已经有上海、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山东、湖南、湖北、吉林等多家证监局已经或即将暂停本地银证通业务,而重庆则以将手续费调高3倍以上的市场方式来变相叫停银证通,叫停银证通的地区越来越多,存在已达8年之久的银证通业务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暴风雨。
今年5月初有关部门下文要求各证券营业机构“应当以自己独立的交易系统为投资者提供完整的证券交易委托申报业务流程”;“应当完整履行资金清算交收责任”,银证通恰恰不符合这两点,从而成为有关部门叫停银证通的根本依据。 银证通业务始于8年前,其出现的背景是券商本身的网点有限,需要利用银行的网点优势来拓展客户。8年过去了,这一格局并未发生本质改变:工、农、中、建、交等大行的营业网点遍布全国,数量在6万~7万左右;而目前营业部数量最多的中信证券,网点数也不过100多家,而目前100余家券商的营业部总量也不过数千家。 银证通所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否则也不能持续存在8年之久:券商可以扩大业务覆盖率,增加业务收入;银行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增加业务收入。更重要的是,对投资者而言,因为无须跑券商营业部,股票交易的便利性大大提高。既然如此,那监管部门为什么还要在这个时候叫停银证通业务?行业利益之争是当然的解释,因为银证通会使券商损失一部分利差收入、被迫与银行分享客户资源、终端渠道有可能被银行所控制、佣金收入下降等等,整个证券业的利益可能会受到银行业的挤压。 8年前银证通刚出现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被监管部门视为洪水猛兽,认为证券业会因此而逐渐被银行业所蚕食;当时的媒体也普遍热炒,认为整个金融格局有可能因银证通而改变,但是,8年之后的今天,监管部门所担心的和媒体所盼望的局面都没有出现,证券业还是证券业、银行业依然是银行业。而随着证券市场的回暖,证券业正在逐步重现昔日辉煌。也就是说,银证通的影响被人为扩大甚至被妖魔化了,单靠一个 银证通,根本不能撼动银行业与证券业的分业格局。 商场之上没有永恒的朋友,但一样没有永恒的敌人。叫停银证通,只能是有益于一部分券商,但对另一部分券商、银行以及投资者,都不算是好事。不同券商选择不同的发展战略,注定了即便是整个证券业内部对银证通业务的看法也并不一致:中信、国泰君安、海通等券商拥有巨大的物理营业网点优势,无须借助银证通渠道;招商、平安等券商则一直希望借助银证通来扩大自己经纪业务力量,并为拓展银证通业务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累年熊市之下,银行从银证通中所获得的佣金收入有限,无法弥补其前期投入的巨大成本。更重要的是,取消银证通也许意味着投资者的便利性将大大降低。 唯有符合绝大多数人利益的政策方能推动市场发展。那么,取消银证通,到底代表了谁的利益?至少,它不能代表投资者的利益。银证通并不具有改变银行业与证券业格局的能力,监管部门又何以一定要叫停银证通来打击银行、投资者甚至是部分券商呢? 一个为全球金融监管当局所共同遵守的原则是尊重市场创新、尊重投资者利益,从而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但是,单纯从叫停银证通这一做法看,这一原则并未得到应有的尊重。 时卫干 中国社科院博士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