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高油价的相对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4日 04:14 中国经营报

  作者:中国社科院亚太所博士 管清友

  八国集团财长会议讨论的议题往往是人们不喜欢的。这些问题要不是非常严峻或者以一国之力无法解决,可能就根本不会拿到财长会议上讨论。6月9日在圣彼得堡召开的八国集团财长会议重点讨论了如何保证全球经济平稳发展,并以能源安全为重点,探讨油价高涨、通货膨胀、全球贸易、美元汇率等议题。无论全球面临的通胀趋势,还是美元汇率问题,
都与高油价有关。毫无疑问,油价高涨依然是“重中之重”,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乃是维护世界经济平稳运行的当务之急。

  解决的办法当然有很多,这首先取决于怎样看待高油价。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相对价格”的经济世界中,对任何商品价格走势的判断都离不开参照物,

国际油价也不例外。因而,在对国际油价现实和未来趋势做出判断之前,有三个问题恐怕要首先明确:

  第一,“相对”哪一种商品或者货币判断国际油价上涨或者下跌?

  第二,所认定的“高”油价“相对”什么而言,是成品油消费支出占个人或者企业总支出的比例,还是“高”油价对世界经济的实际影响?

  第三,决定国际油价走势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你的模型主要“相对”哪些因素构建,又舍弃了哪些?

  之所以提出这三个问题,笔者无非是想说明,造成目前国际油价高涨的影响因素是多元的,因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要从多方面考虑。第一个问题反映了油价的上涨幅度和影响范围。近期国际原油交易的名义价格上涨几乎与铜、铝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同步,同时也伴随着美元

汇率的下跌而下跌。从即期来看,美元汇率与国际油价基本上是负相关(注意,这里说的是即期,不是长期)。

  第二个问题反映了原油名义价格上涨后在世界范围内的收入分配效应。国际油价上涨的影响是“非中性”的,即对不同的国家影响是不同的。以美国为例,与1979年相比,GDP规模增加1倍,但石油消费只增加9%,能源支出占GDP比重由1981年的14%降到现在的7%,能源消费支出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由8%降到5%。油价上涨对美国企业和居民的影响可能没有那么大。而相反,对于中国这样的新兴大国来说影响反而可能更大一些。

  第三个问题实际表明了决定油价走势的因素众多,因而我们只能对短期走势做出估计。石油作为一种商品,无论具有多么强烈的“政治色彩”,其价格的决定因素无非是供给、需求,还有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计价货币汇率。在这样的一般均衡框架内,油价的涨跌总是能有合理的事后解释,事前的预测显得几乎不可能。现实的情况是,大量的关于油价走势的历史文献几乎很少对此做出过“正确”的判断和预测。这其中有的观点截然相反,水火不容,有的根本就是错误的,即便权威的国际机构和声望颇高的经济学家所做出的结论。这其中的原因,可能在于,关于油价的分析模型中总是无法加入国际政治当中的突发事件,而这些突发事件往往直接影响油价的走势,甚至还可能持续相对长时间。比如,伊朗对六国方案的应对和美国对伊朗的态度,必将决定下一步油价的走势。

  其实,从国际油价波动的长期趋势来看,如果剔除通胀和汇率因素,现在的国际油价要比历史最高点的80~90美元价格低很多。但不同的是,石油危机时期的油价暴涨并没有伴随着其他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而此次油价上涨则正好相反。当前的世界经济由于各国广泛采取了能源储备、节能技术等等措施,对石油的依赖反而比以前下降很多。据统计,在过去15年中,因实施强有力的节能措施,使全球能源消费减少49%,世界经济对石油依存度下降38%。

  所以,原油名义价格的上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并不是确定的。而且,如果美元走高,油价上涨可能还会出现逆转。并不是所有人都对世界经济增长表示悲观。比如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最新报告就大幅上调预期世界经济增长率,认为2006年的经济增长率将达到4.9%。这比去年9月份的预估数字高出0.6个百分点,并且是第四个经济连续保持在4%以上增长的年度。

  当然,高油价的存在对世界许多国家总归不是好事。但是,解决高油价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潜在威胁可能也要从油价以外入手,而不应该仅仅盯住所谓的“需求因素”等局部问题。至少可以通过诸如八国集团会议等平台进行大国之间的协调,从而解决影响油价走势的最主要几个因素。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