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抑止房产过热 政策制定者需要更多望闻问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4日 01:29 财经时报

  彩石

  经济学家钟伟最近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警惕房价骤降的代价》,在网络上被更名为《房价骤降房地产崩盘,中国经济将付出沉重代价》;另一篇是《理性看待中国“房地产运动”》,在网络上被更名为《房价骤跌,将很少有人能幸免于难》。

  网络给两篇文章换个了标题,为的是抓住读者的眼球。他们的目标达到了,这两篇文章——和过去关于房地产的所有文章一样——掀起了激烈讨论。钟伟教授成了靶子,言辞激烈者不惜展开人身攻击,干脆把钟教授称作“教兽”。

  实际上,钟伟的文章说的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即使那些丢弃斯文破口大骂的网友们也都知道,若房地产崩盘,对

中国经济、对国人的生活会有怎样的影响。楼市崩盘而经济不损,世界上还没有先例。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香港,楼市大跌超过一半,但港民无人欢呼,惟剩仰天悲叹。

  钟伟教授可能是在代人受过,因为这段时间,痛恨楼市高价格、地产商高利润的情绪失去了目标,找不到出口。和之前政策稍有异动,地产商即奋起群舞不同,这一回,地产商们“失声”了。

  犹记去年“国八条”之热闹。对应“国八条”的各种声音沸沸扬扬,除了经济学家、政府官员、基层民众,在地产商这一个阵营里,也划分成了几个“派别”。唱多者有之,唱空者有之;看涨者有之,看跌者有之;哭穷者有之,耍横者亦有之。最典型的,是造就了地产商里的两大“公众明星”——任志强和潘石屹,两位本在一个阵营,却经常意见相左,当然也不乏“英雄所见”之“略同”。

  这一回不一样。“国六条”已经被细化成了“十五条”,各地的实施细则已在酝酿中(深圳则已出台);建设部言辞激烈,甚至要“中小

户型限价开发”;市场反应据说惨淡,京沪都称“成交量大跌”——按理说,开发商应该比过去任何一回都觉得疼了。

  但反常的是,您去找找看,对于这一轮严控,身在漩涡的开发商却无只言片语。怎么了?

  家长抡起板子,且神色严肃,孩子们就得察言观色了?

  西方谚语说,千万别小看了孩子的智慧。当板子真要落下来的时候,他们是知道的。在“国八条”及之前措施种种之时,地产商们早就“摸准了地方政府的脉”。所以有的放矢,无论是唱多唱空,哭穷耍横,都不过是策略。策略不同,目标却是明确的。

  但这一回,有点“把不准脉”了。所以不如观望——中医所言“望闻问切”,你也可以想象,“失声”的这段时期,望风听信,探听消息,弄清楚大势所趋,才是他们真该忙的事情。没事跑到网上去“扯闲篇”,没那工夫,也没那心情了。

  正如钟伟教授所言,房地产崩盘,对国计民生都毫无益处,所以中央政府一直只说“抑制

房价过快上涨”,从未说要打压房地产。所有政策的目标,都在于维护这个市场健康发展。

  也正基于此,对房地产的政策只能谨慎有加——用药过猛,副作用强烈,难免对整个肌体产生影响;积弊过重,则积重难返,可能把风险累加到失控边缘。这正是中央政府决策的难点所在,而调控的分寸把握,也就是要在这两难中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

  问题的根本是,在各地把房地产当成“支柱产业”,对地产的投资超过固定资产投资30%(个别地方例如北京市甚至超过了50%)的情况下,房地产就成了一条大船。地产商们就有了讨价还价、寻机钻空的资本;国家的政策则时时处处受到牵制。

  基于决策者对地产过热风险程度的认识,也基于之前“国八条”收效甚微,政策更趋严厉。但若“对症下药”,则需政策制定者更多“望闻问切”,确实把准市场之脉。

  例如,是否该更加清晰这一市场的供需关系?是否该继续完善土地使用政策?是否该严格监控地方土地收益去向?乃至于,是否该重新考量房地产“支柱产业”的地位?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