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洪:保守地讲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还可持续30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3日 02:22 第一财经日报 | |||||||||
盛洪 欧洲和美国经常向中国提出贸易问题,我们当然会为这些问题烦恼,但反过来想一想,这些问题的出现,何尝不是一种对中国的称赞,为什么这么说?中国加入WTO后,贸易顺差是一年比一年高,到2005年,已达1000多亿元的顺差。这说明,中国其实逐渐走向自由贸易,而且自由贸易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加入WTO后,中国政府屡屡提议怎样去促进这个自由
巨国效应的优势 中国逐渐从一个施行自由贸易比较被动的国家,走向了一个主动施行自由贸易的国家,在将来有可能成为世界自由贸易的旗手。中国和其他国家形成了巨大的贸易顺差,这种顺差主要是由像美国、荷兰、英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承担的。为什么这些竞争力比中国更强的国家,与中国的贸易还出现了逆差?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了一种贸易理论,也称之为新贸易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假定存在规模经济,随着规模的增大,平均成本会下降。假定两个国家的资源相同,只是国家规模不同,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较大的国家将处于优势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中国贸易顺差的原因。 在人口规模上,中国是一个最大的国家,有13亿人口,这个效应在贸易上是巨大的。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收入达到一定水平,能够买得起家用电器,那么这个家用电器的市场规模应该和人口更相关,和人均收入也相关,但相关程度没那么高,因为收入再多,不可能买一堆电视搁在家里。在某种程度上,中国也是耐用消费品的第一大消费国。一个基本的判断是,对于很多产品来讲,从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到消费品,中国都是第一大市场。 在我国东部发达地区,月薪5000元以上的人占就业人口的12%。这实际上形成了一个非常强有力的消费群体,这个群体能够购买像汽车、住宅等较高价格的产品。就这么一个群体,可以相当于欧洲一个大国,这是一个具有强劲消费能力的人群构成的市场。这也是中国竞争力不如很多欧美国家,但在和这些国家的贸易中,能够形成相对优势的原因所在。所以,即使我国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不如很多欧美国家,但我们的企业享受到了巨大市场的一种好处,这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巨国效应是如何增进中国竞争力的呢,我们来看一下历史。从公元元年到1870年,中国经济总量一直在世界上名列第一。在1820年,中国GDP占世界的比重高达33%。由于中国存在一个巨国效应,所以它有着贸易上的优势,所以它才会保持2000多年贸易上的优势和政策上的自由贸易趋向。 现在,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巨国效应再一次发挥了作用。在20世纪80年代,基本上是日本家电充斥中国市场。但日本企业犯了一个错误,它们比较短视,只看到中国市场,所以实行高价策略,尽量攫取当下利益。这无形中给了中国企业比较大的回旋空间。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也就是10年的时间,中国企业已经收复了大部分失地,在彩电、冰箱和空调等家电市场,市场份额已经占到60%到90%。 我们说这些数字时,一定要想到在这背后是一个巨大的中国市场。由于有了巨大的规模,企业可以享受产业的规模经济,这样就可以获得成本上的优势和竞争力上的优势。这是家电行业的例子,在其他行业中也会再现。 大规模市场需要更开放的自由贸易 还有个问题是,为什么中国的高速增长时期会比其他国家更长,在1985年的时候,我写过一遍文章,题目叫《为经济高速增长声辩》,既然是声辩,我就提了很多理由,其中一个理由说,在二战后,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出现过特殊时期,这种特殊时期,我称之为经济高速增长期,大约能够持续10年到15年,而且经济增长速度一般在10%左右。 当时,我以日本、巴西和“亚洲四小龙”作为例子来说明。日本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了衰退,一直到今天都萎靡不振。“亚洲四小龙”是在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前夕,增长速度基本就停止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实际上就结束了高速增长期。巴西的高速增长只是十几年的时间,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大约是30年左右。对比这几个国家和地区的观察,我们要问,中国的增长期还会持续多久? 近代以来的经济增长史中,几乎所有的获得比较良性经济发展的国家,都奉行过一种叫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保护本民族的,本国的民族工业,这是一个好处,通过保护,才能够去和比你更有优势的外国企业竞争,才能够发展起来,这是其一。 其二,如果一个国家在贸易中有持续的盈余,尤其是在以货币、贵金属为主的国际贸易格局中,贸易盈余就等于货币供给的增加,你拿出去的是丝绸、茶叶,换回来的是白银,所以你的贸易盈余就变成了国内的货币供给的增加。如果你持续贸易逆差,结果就是你的白银在不断流失,结果是通货紧缩。 如果过度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施行的过程越长,贸易盈余就积累得过多,之后它会使国内的物价上涨。同时,由于货币充实,资本充裕,导致利率下降,这将导致两个结果,第一是国内的生产成本上升,因为物价上升,劳动力成本肯定在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产品的成本也将上升,最后将逐渐失去产品的竞争力;第二是由于成本充裕,利率太低,将导致资本外逃。钱太多了以后,你不能吸引外资,那么本国资本往外逃。本国利率太低了,相对而言,外国的利率会比较高,所以如果过度施行贸易保护主义,就会走向反面。 我们来看一看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问题,日本的问题是一直存在贸易顺差,但这种顺差自身带来了弊病,这弊病就是刚才说的那两点:一是物价居高不下,二是由于物价居高不下,宏观经济政策很难发挥作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财政政策如果增大公共开支,目的是为了增加需求,但因为物价水平很高,再增加需求,物价会更高。 另外一点就是所谓资本充裕导致利率下降,利率低就很难吸引外国的资本,还有资本外逃的倾向,这个负面影响也影响到日本的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这就是日本病。 再看“亚洲四小龙”,它们又陷入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它们的规模过小,劳动力供给有限,这将导致劳动力价格提高,劳动力价格提高的结果就是产品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力下降。 相反,因为中国是个规模巨大的国家,由于这个优势,中国可以较早施行自由贸易政策。美国兰德公司在去年有个报告,叫《中国与全球化》,报告指出,其实中国比很多国家开放,至少比日本和韩国还要开放,在贸易上和资本上都是非常开放的。中国可以更早实施自由贸易政策,它的好处是要减缓贸易保护主义所带来的这种弊端。但不要过度积累更多的贸易盈余,过多的贸易盈余对一国的经济是没有好处的。由于中国有巨国效应这种优势,所以恰恰是中国可以更早地去开放贸易,这样,它就可能避免过长的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弊端。 经济高速增长还可持续30年 归根结底,所谓的巨国效应,它的依据还是市场。因为中国有巨大的市场,而且这个市场是不饱和的,还存在巨大需求,尤其在农村,许多家电产品的需求还处在启动阶段,汽车需求也刚刚开始,后面还有巨大的需求,这样一个需求,我们用一个词来概括叫城市化的需求,就是中国还有一个漫长的城市化过程。 从世界各国来看,城市化过程是一个现代化过程的重要方面,就是除了工业化以外,还有一个就是城市化。中国还有一个比较长的城市化过程。城市化率的增长指的是人口增长,近年来,中国城市化率增长是每年1.44%,这个数字就是说,加上城市自然的人口增长率,每年城市要新增2000万人,这个数字是巨大的。按照这个速度走,比如说我们将来有一个目标是80%的城市化率,在我看来这是个比较温和的城市化率,但也需要25年以上的时间。城市化需求是个巨大的需求。经济学家刘易斯也讨论过这样的问题,他说城市化是近代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动力和源泉。每年2000多万的城市新增人口,需要与之配套的设施也非常多,比如基础设施、公共事业、住房和住宅等消费品。这个需求每年需要上万亿元的投资,这样一个巨大的需求要持续至少25年以上,这样巨大的需求也会给我们带来连续不断的、巨大的经济增长源泉和动力。因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中国经济保守地来说,还可以高速增长20~30年。 作者为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本文节选自第一财经频道《财经大讲堂》节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