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新育:多哈回合真正成为发展回合的关键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2日 01:25 21世纪经济报道 | |||||||||
特约评论员 梅新育 在世贸组织本周即将分发多哈回合最终协议草案之时,在下周将要召开的贸易部长小型峰会前夕,步履维艰的多哈回合谈判遇到了新的麻烦,一直在主要关键议题上与发展中国家意见相左的美国和欧盟,忽然争先恐后表示起关心发展中国家利益来。
土耳其要求将纺织和服装产品谈判“分部门”对待,单独进行,此举实际上是意图为纺织和服装部门保留较高的贸易壁垒,以便将来自中国、越南等国的竞争拒之门外,并为土耳其等国在美国、欧盟等主要纺织服装进口市场保留较多不受中国竞争的份额。美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利益集团对此提议作出了积极的反应,贸易代表办公室表示纺织品需要“特别考虑”,美国制造商行动联盟之类制造业团体的表态则更加热烈。而欧盟对此表示了反对,曼德尔森于19日表示这种让步将严重影响谈判。 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是需要维护的,问题是怎样才能最好地增进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多哈回合谈判的主要症结是农业国内支持、农产品市场准入和非农产品市场准入,其中发展中国家需要付出的主要代价在于非农产品市场准入领域,因为世贸组织发达成员非农产品平均关税水平为6%左右,发展中成员的平均约束税率则接近30%,因此发达国家在非农产品谈判中总体上处于攻势,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守势,在大部分非农产品市场准入谈判中少削减总体上符合发展中成员利益。 但也存在例外,因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正是从纺织服装、皮革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开始了他们的工业化进程,而发达成员恰恰对这些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关税水平在9%-20%左右,远远超过他们的非农产品平均关税水平,且关税高峰、关税升级、非关税措施都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要增进发展中国家利益,就应当尽可能多削减劳动密集型制成品的贸易壁垒。 不错,土耳其等国也是发展中国家,但他们的要求与其说是有助于维持他们的国内纺织服装生产和就业,不如说是有助于他们利用美欧市场的各种对中国的歧视性安排坐收渔利:迫使受到限制的中国厂商或是接受他们的贴牌订单,而不是用自有品牌直接向最终市场出口,或是被迫连工人带设备成建制迁移到他们这些国家生产。对纺织和服装产品谈判“分部门”对待的做法,除了人为地给收入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创造盘剥收入水平更低的发展中国家的机会之外,对增进发展中国家整体福利并无裨益。 美欧如果真的希望在多哈回合中增进发展中国家福利,那么他们更应该做的是削减其农业国内支持和扩大农产品市场准入,在这方面的空间相当巨大。美国政府每年要向本国棉农提供30多亿美元补贴。巨额补贴不仅让美国棉花占据了世界市场35%的份额(从2001年起),而且把世界市场价格压低了2%-12%。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如果发达国家取消棉花补贴,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棉花出口可增加75%,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棉花市场所占比重将从目前的56%上升到2015年的85%。在农产品市场准入方面,中国农产品关税从入世前的54%下降到了当前的15.3%(薄熙来:《中国支持多哈回合达成全面平衡协议》),而欧盟、日本的农产品进口平均关税分别为22.8%、41.8%。 在前不久八国集团财长会议的声明中,有关主要发达国家表示要大力推进多哈回合谈判。毕竟,去年香港会议通过的《“多哈工作计划”部长宣言》声明,与会各方决心不迟于2006年7月31日提交全面的农产品减让表草案,而现在已经是6月下旬了。现在需要行动。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