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体育报纸战国志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8日 18:23 经济观察报

  本报特约记者 陈初 北京报道

  足球,一直是国内体育报纸最重要的内容;四年一次,“吃足球饭”的体育报纸之间总会为报道世界杯打一场硬仗。中国球迷清楚的记得2002年世界杯时,路边的报亭里满眼都是各家体育报纸,醒目的头版大题刺激着人们的眼球。那是个体育报纸出尽风头的年代,它们与第一次进入世界杯的中国足球一起狂欢。2006年,对于国内体育报纸来说,原来的“
硬仗”已经荡然无存。并不是足球不再是它们最重要的内容,而是如《体坛周报》社长瞿优远所说:“2002年那场竞争,从混乱的视觉上给了人们短暂的世界杯报道平媒时代印象,事实上,还是电视媒体一直霸占着最强势的地位,只是因为众多体育报纸白热化的激烈竞争,使平面媒体格外引人注目。”

  如今,经过那一年的竞争和近几年的发展,中国专业体育报纸的市场形势已经发生改变,《21世纪体育》、《体育时报》、《青年体育》、《足球11人》、《体育参考》、《球报》、《南方体育》等报纸相继倒掉,《足球》报的劲头也不及当年。《体坛周报》却拿到了FIFA在中国和2006年世界杯官方合作媒体的身份,几乎以垄断的强势发行着它的《世界杯日刊》。

  群雄并起

  “不看了,早就不买《足球》、《体坛》这样的报纸了,还是直接在电视上看比赛吧,而且别的日报也会有世界杯专题啊。”刚取完《新京报》的王新这样说,“不过我2002年的时候定了《体坛周报》,那个时候《体坛》写得很厉害,同事之间都抢报纸。也有看《南方体育》的,多的时候办公室里有五六份不一样的报纸。”

  1979年底以《足球》创刊为标志,诞生了中国第一批专业的体育报纸,随后在上世纪80年代中和90年代初,《体坛周报》、《球迷报》等一些体育报纸相继出现。

  1997年的中国足球,充满着悲情色彩,“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这样煽情的语句一再在报纸上出现,号召着大家“在和平年代,没有什么能比足球更能激发起人的爱国情绪”。中国的球迷们似乎也以看足球为爱国的宣泄方式,记住了那一场悲剧里的一个个主角——范志毅、李铁、郝海东……“我是从1997年开始看足球的,那时我在念书,班上的男生都看《足球》,他们一边看一边讨论,有时候甚至激动得像哭了一样。我好奇看了看,发现原来足球里有这么多故事,就渐渐喜欢上了。”李静是个资深的女球迷。

  1997年的世界杯十强赛,球迷对比赛的狂热,促生了众多体育报纸的诞生,直接导致了市场的严重膨胀和新一轮混战的来临。

  2000年,《南方体育》以劲头强势的姿态出现;2001年十强赛时,《足球》、《体坛周报》、《南方体育》三足鼎立,《球报》、《21世纪体育》、《体育时报》等十几份全国或地方体育报纸也加入了这个膨胀的足球市场。米卢这样一个浑身长满“新闻点”的人物的到来,和中国队第一次进入世界杯决赛圈,使整个中国的足球热情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而体育报纸的三强之争,也在这个时候白热化。《南方体育》曾一直被看作体育报纸中的另类,《足球》文锋犀利,《体坛周报》朴实却惊现足球本身的魅力,两者都是用专业的眼光看足球,而《南方体育》的娱乐化、生活化路线招来了很多标榜“专业球迷”的骂声,却合了一部分感性球迷的胃口。

  “体坛”独秀

  2006年6月7日晚,和几年前一样,瞿优远在报社熬夜做着新报纸的版面,沉浸在体坛系传媒集团的建设中,再让他谈2002年前后的故事,他说大部分都不记得了。那一年,关于三家报纸战况的新闻从未少过。瞿优远用天价数字从《足球》挖来米卢的“贴身”记者李响,关于“体坛”操作“有偿新闻”的非议也掀起一阵波澜,瞿优远承认当时国家队很多队员都有体坛提供的专用手机号,这个号码由体坛支付全部费用,条件是可以在任何时间找到队员本人。这种竞争方法是否合理一直众说纷纭,不可争的事实是《足球》的部分读者从这一时期开始转向体坛。

  瞿优远在后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那是必须赢的战争,只要不犯法,不违反新闻规律,这些手段就无可非议。”

  瞿优远的手段和成果如下:

  1998年12月,周文渊、马德兴、金焱与许绍连分别从上海、北京、沈阳和广州正式加盟;

  2002年初,“体坛”改为一周三刊,世界杯之前,马寅、王勤伯、克韩、陆慧明等大牌球记纷纷加入;

  与法国《队报》、西班牙《马卡报》、意大利的《米兰体育报》等世界知名体育报纸签定合作协议,最大程度的与国际接轨;

  世界杯期间,“体坛”改为日刊,单期发行量保持在180万左右,最高发行量达250万。

  另外两个主战方的《足球》、《南方体育》也有签评论员、挖记者、扩版这样的措施,但是始终没有敌过“体坛”的强势。瞿优远说:“到2002年世界杯时,我们在全国的报纸分印一加再加,而《足球》却停掉了它很多城市的分印点。”虽然还没明确的分出高下,体坛已然领先。

  2002年世界杯,中国队的成绩让球迷高涨的热情在经历磨难后陷入了休眠期,体育报纸市场突然紧缩,众多报纸显然还没有从这场筋疲力尽的恶仗中恢复元气,紧接着,是关于中超和中国足球的更多坏消息,体育报纸们等不来再一次高潮,只好慢慢以败兵的姿态退去。《南方体育》的离开却掀起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小高潮。“南方体育,死于公元二○○五年,八月三十日。”那一天,一位球迷在自己的博客中写下这样的字句来纪念“一种有趣生活的死去”。

  当众多的竞争对手都在惨烈的厮杀中败下阵来,现在似乎进入了《体坛周报》的垄断时期,也有言论认为这份报纸经过了这次平媒时代的高潮,已经开始走下坡路。瞿优远有自己的理由反驳这些观点:现在的资源比以前丰富好几倍,并且中国百分之七十的优秀体育记者和写手都集中在了体坛。《体坛周报》现在的发行量是120万左右,而且不再是收入的主要来源,瞿认为这跟体育报纸的发展趋势和社会对体育的关注度相关,与体坛本身的质量无关。

  世界杯还在继续,体育报纸的竞争硝烟却已经悄然散去。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