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王其明:限制外资进入房地产 到了设限的时候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8日 15:29 中国经营报

  王其明

  近日,有外电援引“多位消息人士”的说法称,建设部、国家外汇管理局、国税总局等多个政府管理部门正协商酝酿,制定针对外资进入国内房地产市场的管理政策,预计会采取行政、税收等多种手段,对外资购买国内房地产项目的资金流入进行管理,同时对外商并购中国房企也将做出相应规定,并推测此项政策“最快本月底出台”。

  对此传闻,研究机构安邦的分析师认为,虽然作为本轮调控的配套措施,这一举措并非没有道理,但真正出台限制外资进入的政策,会有波及面太大的风险,“这一板子打在外资身上,是打错了地方”。

  实际上,对外资在中国

房地产市场日益活跃的表现,以及国内业界对此的警觉声音,我们也一直在密切关注着。但我们还是愿意以理性和谨慎的态度对待这个问题。

  一般来说,外资投资中国房地产的渠道主要如下:做开发商(包括全资或合资),如第一中国、凯德置地等等;收购成熟商业项目进行经营,如频频收购京、沪物业的大摩;入股中国房企,帮助其境外上市,如近期的渣打银行入股世茂。可见,如果从资金上限制外资进入中国流入地产行业,主要是指限制外资在中国收购项目。从技术上来说,要对上述投资渠道都进行有效限制,难度不小,成本很高。况且,根据世贸组织精神,连国内的银行金融业都必须全面开放,国有银行业引入外资都成为国家行为了,房地产业又怎么实施限制呢?

  更重要的是,姑且不论因国内楼市产生泡沫而将批判矛头对准外资是否合适,这样做的一个副作用,很可能是让我们忽视了对中国房地产行业和市场根本问题的深刻认识和有效解决——而这个根本问题,正如很多专家学者已经指出的那样,多半在于分税制下的地方政府和银行业。

  在目前的分税制下,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严重依赖房地产以及相关税费,尤其是土地出让金的收入,地方政府永远有动力抬高

房价,而缺乏动力打压房价。除税制问题外,地方政府官员升迁决定权在于上级而不是来自老百姓,他们也没有足够的动力去解决后者的住房问题。

  其次是银行业。2000年,国内房地产信贷占银行业整体信贷6%,到2004年已攀升到26%,2005年国内房地产贷款总额已经高达2.6万亿元,其中开发贷款近万亿元。银行业和房地产可谓互相高度依存。在此情况下,

商业银行对房价上涨也没有从根本上进行打压的利益驱动力,且不说大多数地方政府所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各种形象工程,都是依靠银行贷款。

  一句话,我们赞同对外资在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投资行为进行必要监管,但确实不希望政府的板子打错了地方。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