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目标方向逐步清晰 二次调控该如何出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8日 10:37 中国经营报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政策动向课题组  进入六月,沪深股市长达半年之久的持续上升行情出现了明显逆转,6月7日甚至出现了四年来单日最大的跌幅。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5月份数据即将出来,各家机构为回避可能再次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而提前采取了防范措施。种种迹象表明,在5月份各项经济、金融运行数据出台后,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方向将逐步清晰起来。

  观测期已过

  5月份数据之所以重要,则还需从 “二次调控”说起。本轮宏观调控已经历时3年之久,其中有两个重要时点:一是2004年第四季度,在经过近两年的宏观调控,曾经犹如脱缰之马的国民经济终于驯服地放慢了它的增长节奏,从此踏上了一年之久的回归路;二是2006年第一季度,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尤其是GDP和固定产投资的增长,都出现了明显的反弹,引发了历史上少见的(在一轮调控周期中)“二次调控”的出现。“二次调控”虽然始于4月份,但迄今为止还只是处于发出信号阶段。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经济虽然出现了反弹,但由于为时较短、幅度有限、其性质还难以判定,因而需要留一段观测期,以免出现误诊,开错药方;二是先发出信号,以测试各界反应,为下一步行动提供依据。

  现在,“二次调控”的预警信号已经发出一个多月了,但经济强劲反弹的步伐丝毫并未为其所动。在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中,投资和消费都出现了不断加速增长态势。其中,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14.2%,处于近10年来较高水平和近10年来5月份的最高水平。外贸出口虽然没有加大增长幅度,继续维持在高位运行,但当月外贸顺差高达到130亿美元,创下近8年来单月贸易顺差的最高纪录。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不禁猜测:“二次调控”这柄悬在头顶的利剑是否会快速落下?如果落下,又会落在谁的头上呢?

  关于宏观调控,中央领导人早有批示,宏观调控政策既要解决眼下经济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又要放眼长远的改革和市场经济建设。这实际上可以看成是制定宏观调控政策的最基本的指导原则。按笔者的理解,在当前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放眼长远”,就需要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尤其是需要防止2008年奥运会景气结束之后

中国经济出现大衰退;“解决眼下经济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则应当是防止经济继续加速增长,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偏热和过热。

  很显然,从5月份数据看,国民经济加速增长态势非常清晰,如果不采取措施,将来很可能就会走向过热。同时,鉴于宏观调控的政策效果具有滞后性,需要打提前量,以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调节,“二次调控”在信号之后走向行动,应当是预期之中的事情。

  三驾“马车”良莠不齐

  然而,从各种指标比如物价、资源约束、就业等各项指标看,目前的经济发展还只是处于“总体过快、局部偏热”阶段,采取总体激进的调控措施并不合适,反而可能引发经济出现大的震荡。依此类推,未来即使采取行动,其力度应当相对温和,同时注意政策出台的节奏和相互配合。

  政策的结构性取向则取决于对经济运行结构分析的结果。

  在三大需求中,投资的加速增长则是屡教不改的老毛病。这其中,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具体包括:一是当前市场需求比较旺盛,投资预期良好。二是银行货币流动性偏大。三是地方政府投资冲动强烈。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也是近三年来宏观调控的最主要任务,但是效果始终不是太明显,其主要原因在于有关政策缺少“抓手”。在年初的全国发展与改革工作会议上,国家发改委提出在“管住银根和地根”的同时还必须严把“安全” 关和“环保”关。但现实中,“银根”是掌握在商业银行手中,而对后者来说商业利益高于一切,“银根”到底是紧,还是松?完全取决于其自身经营的需要。“地根”基本上是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至于“安全”和“环保”关,由于对应的主管部门又都属于“弱势”部门,无法对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形成有效的制衡。

  对外贸出口高速增长的评估则可能是毁誉参半。海关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进口和出口分别增长了23.6%和25.1%。一方面,外贸出口的高速增长,有利于缓解国内产能过剩的矛盾,增加国内就业。但另一方面,外贸出口的高速增长,可能表明我国粗放型的外贸格局依然没有得到改变。这不仅可能给我国带来更多的外贸磨擦,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的继续上升,人民币升值压力和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控难度也将进一步加大。

  相形之下,消费的加速增长无疑是一个积极信号,因为这正是今年宏观调控政策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前期的宏观调控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消费持续增长的意义在于,既可以缓解国内存在的投资与消费严重失衡的矛盾,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产能过剩的矛盾。具体地说,5月份消费的快速增长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这些年来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家庭购买力已经累积提高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再加上低水平存款利率的刺激,人们消费倾向有所提高;二是这几年房地产的快速发展,许多居民购买了新的住宅,因而对家用电器、家具和家居装潢的需求相应增大。从最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这三类需求是拉动5月份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其中,音像器材类消费比4月加速增长了9个百分点。家具类加速增长24.4个百分点,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幅虽略有放慢,但依然保持了20.2%的高水平。三是物价水平的触底回升,刺激了一些居民购买欲望。

  另外,在上述三个原因中,其中第二条原因也许又可以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房地产政策调控政策也正在发生作用。“国六条”的精神之一就是抑制房地产市场的投机和投资行为,鼓励居民购买自住房。从4、5月份的情况看,在房地产投资增长速度放慢的情况下,家庭装修和家电、家具购买却加速增长,这可能表明自住房的比例确实是在增加。

  价格传导的亮点

  5月份经济中出现的另一个亮点就是,PPI和CPI传导机制出现疏通苗头,表明今年以来的价格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5月份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双双出现回升,这种现象为多年来所罕见,这使得人们对通货膨胀压力的感觉有所加剧。但笔者以为,对此现象不应太过敏,物价上涨背后有着一些客观原因在起作用:一是能源制度的改革,今年以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仅是对

成品油价格就上调了两次。5月份成品油中的汽油、煤油和
柴油
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升幅都达二成或以上。二是国际初级市场价格已经持续出现5个月的上升,对国内市场形成一定的传导作用。三是社会总需求的持续扩张对国内市场价格产生拉动作用。

  实际上,不管是PPI,还是CPI,都还是从阶段性底部开始温和回升,上升幅度小,绝对水平低,相距人们所担心的通货膨胀还甚远。而且在上述三个原因中,能源价格改革的因素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物价上涨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换句话说,5月份的物价如果不上升,我们反而需要担心:国民经济是否是已经太冷了?是否该为即将来临的通货紧缩做准备了?另外,CPI的上涨在较大程度上是因为能源价格改革带来的成本推动,白色家电价格的上涨背后反映的就是,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PPI到CPI传导机制不畅的困境开始出现了缓解。这一现象应该值得关注。

  初步分析,下一步宏观调控政策如果出台,应当注意与前期政策进行衔接,通过出台有关细则和配套措施,将前期制定好的一些重要政策,如控制固定资产过快增长、调控房地产市场、抑制产能过剩、减少货币流动性等,进一步贯彻落实。与此同时,根据当前出现的新情况,做一些适当的政策调整,其中应该重点注意保护好消费发展的良好势头,进一步加大外贸结构的调控力度。对于物价上涨,则仍然可以继续给予关注。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