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 > 正文
 

央行动用四大手段调控 加息依然必要时机是问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7日 19:55 财经时报

  钮键军

  何时动作最为适合?一个不可回避的时间点就是,7月1日,中国将正式实施新的国库现金管理制度。这预示着,日后将有万亿财政资金作为基础货币流入市场,这势必加剧中国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泛滥,因而,此前加大货币回笼力度在所难免。从远期看,人民币如果不跟随美元加息,只会减弱人民币短期升值的压力,但同时会增加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央行惯于渐进式的调控手法。目前情况看,中国货币政策的力度恐怕需要加大了。

  当我们刚刚试图表达这一看法时,6月16日(周五)晚上20:09分,人们在央行网站上,看到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的小幅上调。

  至此,央行目前可用的四大手段——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以及窗口指导,在本轮紧缩性调控中已经被用全了。

  基本的思路是,用提高贷款基准利率抑制贷款需求,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控制货币供给总量,用定向发行央行票据收回货币同时惩罚过多放贷的银行,用窗口指导直接抑制贷款供给。

  不过,从总体情况看,此次货币政策的特征好像是每个工具都用,但都不大动干戈。而细细体会这些政策,最狠的还是定向发行央票。

  总量与结构并重

  数据显示,中国1至5月份,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30.3%;相应的,信贷投放5个月,用掉了全年新增贷款控制量的85%。

  这显然太过分了。

  6月14日,国务院专门召开经济工作会议,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适度收缩增长规模,已经成为中央政府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

  在此背景之下,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适度紧缩货币其实并不突然。此前,市场已经有了必要的心理准备,只是更为关心,央行到底会用什么手段来收紧货币?进一步的调控力度会有多大?

  就在本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三天前,央行主管货币政策的副行长吴晓灵指出,尽管中国利率传导机制好于过去,但由于对贷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上限的管制,利率传导机制还不完善,这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中国货币政策仍然要以数量调控为主、价格调控为辅。她认为,控制贷款扩张最好的办法就是收紧流动性。

  上述讲话似乎已经暗示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在上调的可能性。不过,她话锋一转,开始强调目前主要是通过发行定向票据的方式,谁的贷款多,就给谁多发,直至它们没钱可贷。结果,让市场忽视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能的变动。经济学家哈继铭坚定地认为,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应当是央行最好的选择。

  其实,6月初以来,央行已经发行2000亿元的定向央票,在回收部分流动性的同时,对超规模放贷的银行予以惩罚,既照顾到了总量,又关系到了结构,还提高了央票发行的效率,这着实是招高棋。

  但是,定向央票的发行毕竟会加大央行的利息成本。因此,加息、适度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同样值得推崇。

  需求与供给齐手

  “本周我已经大量减少了交易量,因为我担心央行可能会在近期采取加息的举措。”一位货币市场交易员告诉《财经时报》。从目前情况看,这位交易员的行为当属理性。

  原因是,抑制投资过热,势必抑制企业的贷款需求。而市场普遍认为,按照现在贷款基准利率水平,还不足以抑制企业贷款需求,因此,央行有必要进一步提高贷款基准利率。尽管,吴晓灵认为这只是辅助性手段。

  我们认为,收缩流动性,仅仅可从供给方向抑制贷款增长过快,但市场需求不减,货币政策稍有松动,贷款需求就会立即反弹。本轮投资过热卷土重来,与上一轮紧缩货币时没能有效提高资本价格,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然,必须同时意识到,单纯提高贷款基准利率去抑制贷款需求也不行,因为它不能减轻中国金融市场流动性泛滥的压力,商业银行的贷款冲动被强化。正如一位经济学家在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所指出的那样:“单纯提高贷款基准利率的结果是,钱的数量不会变化,还是在那里放着,一旦政策松动,投资也会出现报复性增长。”

  因此,央行考虑从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两个方向实施紧缩,当属明智之举。我们认为,进一步提高贷款基准利率依然必要。

  时机的选择

  央行之所以此时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其中可能还有另外一个不可回避因素,那就是,7月1日,中国将正式实施新的国库现金管理制度。

  这一政策,预示着日后将有万亿财政资金作为基础货币流入市场,这势必对中国金融市场构成不良影响,加剧中国的流动性泛滥。尽管,有说法认为,财政资金还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流入市场,但这毕竟是个趋势,一定会纳入货币政策考量的视野。

  那么,何时才是再提高利率的最佳时点?

  一个不容回避的因素是,美联储加息步调仍会持续。“这为中国利率政策提供了足够空间。”中行研究员谭雅玲预计,由于7、8月是美国的用油高峰期,国际

原油价格若为此再度上涨,加大美国的通胀压力,那么美联储将会在6月和8月的例会上分别加息25个基点。

  另外一个因素则是

汇率。人民币外汇占款是中国货币泛滥的重要因素,而持续增加的贸易顺差无疑加大了
人民币升值
压力。

  是不是因为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存在,中国就不该加息?回答应当是否定的。

  按照利率评价原理,本币加息,只会带来本币的短期升值压力,而对于一年之后的远期汇率而言,本币将会是贬值压力。美联储连续16次加息,并未使美元一味升值,反而加大了市场对它的贬值预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这就是说,从远期看,人民币如果不跟随美元加息,只会减弱人民币短期升值的压力,但同时会增加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反过来,人民币现在加一点息,可能会增加一些暂时性的升值压力,却可以减弱一些未来升值的预期。

  因此,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已经存在的情况下,加息会释放部分升值预期。尤其是在保持中美间利差不会缩小的前提下,不会导致新的人民币升值压力。

  目前,全球已经进入加息通道,如果只有人民币保持利率不变,其后果是人民币升值预期将日益强化,从长期看,人民币将面临更大的升值压力。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