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金融合作应提上日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6日 02:45 第一财经日报 | |||||||||
陆红军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对欧亚经济而言,它还是其制高点和真空地带。如果说20世纪经济安全的核心是金融安全,那么,21世纪经济安全的核心则是金融安全与资源能源安全。当前,发展欧亚经济的关键,是构建欧亚金融的长效机制和合作平台,尤其是金融机构的建设。
欧亚金融缺陷及其定位 20世纪90年代初,《波恩评论报》在谈论欧亚经济时,曾发出这样的预测:“这里确实可能出现一片经济上的新疆域,其规模之大可以使对下一个1000年世界经济的预测具有崭新的前景。”同时,我们也看到欧亚经济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之处: 1.贸易合作多于金融合作。这导致只能带来贸易中心城市的发展,无法促进地区经济全面均衡发展。 2.关注能源资源强于金融资源。欧亚经济圈国家除了资源能源优势外,金融资源也正在发生着变化。如2005年俄罗斯已与中国、印度、巴西一起成为“金砖四国”。据2005年美林全球财富报告公布,俄罗斯的个人美元金融资产100万元美元以上的人士已达88000人。 3.金融合作的“纲领”和“联盟”虚多实少。提“欧亚金融”这一概念,是基于金融全球化、金融自由化与区域集团化趋势中,欧亚金融已客观地成为当今与未来区域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世界的和谐发展。欧亚金融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是对未来的愿景,另一方面是对现实的挑战。缺乏金融支撑的欧亚经济不仅不能有效拉动、发挥潜力,而且存在着一旦启动后失去平衡、引发金融风险危机的风险。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难忘的教训。 欧亚金融定位为次区域金融,其范畴主要包括与本区域经济发展相关的金融体系、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金融立法。欧亚金融需要相关国家共同通过《欧亚金融法》和共同制定一个《欧亚金融发展与合作计划》,确立实施方案与时间表。 欧亚金融合作的平台和抓手 我建议构建多层次多功能欧亚金融合作机构,是出于下列考虑: 1.欧亚金融合作的长效机制需要通过金融机构和金融创新(包括制度建设和产品创新)来兑现和巩固发展。 2.充分兼顾欧亚经济区相关国家的国情、各自发展需求,以及欧亚经济区的优势与弱势。如各国资源丰富但经济不平衡,欧亚经济合作起步晚、水平不高、互补性强但拉力不足等。 3.加强双边与多边合作,公共部门与私人机构的合作,政府与企业的合作,区域内与区域外的合作。 关于欧亚金融机构建设的平台,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以欧亚金融论坛为先导的交流性平台。建议在欧亚经济论坛中设欧亚金融合作专题论坛。欧亚金融论坛可以定期交流各国最新的金融法规及业务信息,为区域金融协调和监管提供信息服务,为区内外的金融合作提供便利服务。目前设立中俄金融合作论坛,已经成功地召开了三次会议。欧亚金融论坛可为经济区各国的合作交流论坛,同时也可以设立区内各国央行行长的专题论坛等,以适应欧亚经济开拓初期的金融服务与金融协调。 2.以开发性金融为主导的制度性平台。开发性金融在推进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的融资体制与金融基础建设中具有特别的作用。一百多年的历史表明,政府的开发性金融机构是制度建设的重要力量,它可利用政府信用优势和连接政府与市场纽带的作用,有效地动员社会资源,以项目为融资载体,打通融资渠道,并以市场业绩机构来推动项目或企业成长各个环节的体制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如2003年以来,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控制在2%以下,有效地巩固了金融稳定。我认为加强开发性金融在欧亚经济中的作用,尤其是在目前与中期,可以通过建立“欧亚合作发展基金”,以能源、旅游、交通等项目方式进行。如亚洲最成功的案例是亚洲开发银行大湄公河次区合作项目(以区域基础设施与软环境建设等为主)。也可以通过建立跨金融中心合作的方式,将欧亚金融中心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联合,经营人民币衍生品的交易和研发。在操作步骤上,可通过“欧亚合作发展基金”的形式,过渡到欧亚开发银行。国际经验表明,政策性金融机构也面临三大问题: ——政府补贴过重。其贷款基本上是优惠性质的,利率低、金融大、期限长。贷款越多,越容易出现亏损。如日本政府金融机构贷款额在整个系统贷款总额中的比重,在上世纪60年代为10%~15%,到80年代增至25%左右,成为政府的沉重负担。 ——在金融自由化浪潮冲击下,政策性银行的优惠待遇趋于弱化。所以,日本政府对政策性金融机构融资免税政策受到质疑。法国农业信贷银行业务上的拓展也引起法国商业银行的不满。政策性金融机构与商业性金融机构面临新的竞争态势。 ——有效性减低,损害金融体系的稳定。如韩国政府曾过多的干预政策性金融机构,出现“命令式”金融,出现了“颓化银行”和“颓化企业”。上世纪80年代后,韩国经济改革,从政府主导型向民间主导型转变,推动金融机构民营化和利率市场化,逐步扭转了以上现象。 目前,发达国家的开发性金融机构以市场型居多,发展中国家开发性金融机构以政府型为主,但也出现了有的开发性银行向投资性转型的现象。欧亚开发银行的定位模式应当有所创新,要适合欧亚国家的共同利益和特点。 3.以金融机构联合为特征的行业性平台。建议设立欧亚银行家协会。作为一个跨国的地区性行业性协会,可能比一个国内的行业自律组织松散,但比论坛来得紧密,可实行信息、人才与技术的交流合作,尤其是中国的金融人才认证与培训,近几年来获得长足的发展。 4.以欧亚银行为实体的商业性平台。建立区内商业性银行,是推动欧亚经济长期稳定有效发展的实体。我建议由欧亚经济圈各国企业参与入股,筹建真正商业银行意义上的欧亚银行,实行良好的法人治理与全面风险管理。地址可设在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上海浦东,这也是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综合试验区。我们也知道,设立一个商业银行是个系统工程,尤其跨国的区域性的商业银行,一定有不少困难,但这是欧亚经济的一个战略目标。(作者为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院长、教授)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