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大学生就业咋这么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5日 13:05 珠江晚报

  2004年3月开始,中国地质大学毕业的任应华辗转于武汉、广州、深圳、东莞、中山、佛山,开始了长达800天的求职生涯,成了“南漂”在珠三角的大学生找工族。他住在廉价的出租屋,出没在人才市场,靠着两元钱的六个包子填饱肚子,没钱的时候甚至靠上山挖野菜充饥;他当过服装厂的“储备干部”,一天11个小时站着工作;他被职业中介骗过,在街头被抢过,还遭遇到传销。(见昨日《广州日报》)

  任应华的求职辛酸,只是今日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缩影。据悉:广东今年毕业的大学生超过20万人,加上从全国各地高校来广州寻找就业机会的近10万大学生,将近30万的就业大军,蜂拥在珠三角。

  媒体常常报道,80后一代是“垮掉的一代”——不能吃苦,没有理想,眼高手低……事实真的如此吗?那些每天起早贪黑奋读、每年都拿奖学金的莘莘学子,在招聘者“你没有工作经验”、“你的专业不符合要求”、“我们不看重成绩”的话语面前,不得不一次又一次低下那还显稚嫩、满怀理想主义色彩的高昂的头颅;那些经过一次次应聘碰壁的求职学生,刚考虑清楚“先就业再择业”——准备找个好平台不太计较报酬踏踏实实工作,却又遭遇无良(

劳动合同不规范、企业制度不规范、拖欠薪水等等)的企业……

  我们这一代毕业生,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不断地碰壁,不断地调整步伐,我们走在黑夜和黎明之间,穿行在住处和招聘会之间,在经济和心理双重压力之下,我们常常会无助地对着镜子,想竭力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呐喊;然后还要穿得西装笔挺(惟一一套),微笑着提起装着简历的公文包走入人才市场。

  不是我们不明白,而是这个世界变化得快。往回追溯十年,大学毕业生就业不愁——包分配,读书的成本也相当低廉;如今,在家里砸锅卖铁供孩子上大学的情况下,在父母“如果你能读,就算卖掉茅坑我们也供你读下去”的“豪言壮语”面前,我们又怎堪忍受一个月只有1000多元——基本解决自己生存问题而毫无积蓄的工作?我们,想找份待遇不太差的工作,以期尽快还债、回报父母的想法,真的错了吗?真的是眼高手低吗?

  每次回家,面对两鬓开始苍白的父母,心里就如刀割般疼痛;面对不少小学初中都没读完的同学,靠着10多年间的辛勤拼搏已经初步过上了有房有车的生活,心里就怅然失落。难道,读书真的无用吗?

  在大学里,老师们反复给我们传道授业解惑,给我们传授如何做事如何做人的哲理,我们虚心地学习、铭记在心。然而,一到社会上,我们却发现“没‘关系’寸步难行”、“好人做不得”、“好人要吃亏”、“好人没好报”……是老师错了?还是我们错了?抑或是社会有病?

  正如任应华所说:“我们还有理想,但我现在想的首先是要生存下去。”如果你不是有着我们这样的经历,你也许不会明白,为什么我们这些人在看到梁晓声的那句“生存第一,爱情第二,理想第三”时会泪流满面。我们的理想也许并不远大,但正是那微弱的理想之灯和坚韧的毅力,一直支撑我们在求职路上风雨无阻、一路前行。问题是:在残酷的压力面前,我们还能撑多久?

  我们不求一夜暴富,只求有份安稳、收入尚可、能看得见未来的工作,这个要求算不算太高?说句心里话,我们也不知道我们能够走多远、可以撑多久,只是在一次次跌倒之后,我们还是微笑地对自己说:你是最棒的,没有人能够打败你。

  任应华,还有千千万万个任应华们,作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我,想送你们一句话,我的座右铭,与你们共勉:没有过不去的黑夜,没有等不来的黎明——只要我们坚持,上进,不堕落,美好的明天就在前方向我们招手!

  邓璟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