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要大胆地走出去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2日 13:01 中国产经新闻 | |||||||||
撰稿/本报评论员 魏稳虎 从今年7月1日起,重大利好政策再次为境内企业“走出去”铺平了道路。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调整部分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政策的通知》对相关政策进行了调整,其中包括:取消境外投资购汇额度的限制,自7月1日开始,国家外汇管理局不再核定
这一政策既向企业发出利好信号,同时也透露出政府期望企业积极“走出去”的迫切要求。 毫不夸张地说,在经济一体化和全球信息化浪潮中,能否“走出去”,已成为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正如一位企业家所言,在白热化的跨国竞争中,“不走出去连生存的机会都没有”。 “走出去”可以提高企业对国际资源的掌控权。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资源短缺将长期困扰世界经济的发展。可以说,谁拥有资源的掌控权,谁就将在市场博弈中占据主动。比如,在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国内钢铁企业之所以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原因之一是境内企业很少在境外开辟自己的采矿基地。然而,面对铁矿石价格飙升,日本钢企却成为涨价的得益者。同样的境遇,命运为何大径相庭?“密码”就是“走出去”三个字。据资料显示,在澳大利亚24个主要铁矿中,都有日本公司的股份,在铁矿石的其他主要产地也可以看到日本公司的影子。钢铁企业的遭遇无疑为境内企业加快“走出去”的进程提出了警示。 “走出去”可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据专家介绍,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企业是主体,客户是导向,市场是机制,政府是环境,院校是支撑。国外企业的实践表明,自主创新绝不能离开市场。自主创新是根据市场的需求提出创新方向,然后将创新设想变成产品推向市场,产品经市场检验后再进行修改完善,之后再根据市场需求提出新的创新方向,以此循环往复。可以说,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大胆地“走出去”,接受市场尤其是国际市场竞争的检测和考验。同时,企业只有通过自主创新、增强实力,才能避免在“走出去”时半途而废。 “走出去”可以快速拓宽企业的销售渠道。异军突起的美国沃尔玛揭示了一个道理,在“渠道为王”的时代,“渠道”成为企业决战商场的必争之地。境内企业要想瓜分国际市场蛋糕,就必须拥有自己的销售渠道。然而,由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销售渠道已经成熟,境内企业到海外新建销售渠道的可能性很小。简便而可行的办法是,到境外购买销售渠道,即通过对外投资拿到在境外的销售渠道。 “走出去”可以帮助企业规避国际贸易风险。近年来,随着出口能力的大幅提升,一些国家动辄利用“反倾销”来扼制境内企业的国际市场份额。如何免遭“反倾销”大棒袭击,已经成为境内企业必修的课程。世界级管理大师韦尔奇曾说道,“日本企业当时遇到反倾销的解决办法就是在美国等国家设厂。采取投资设厂的办法,既能解决当地的就业,也受到当地政府的欢迎”。事实上,在今年3月欧盟再次向中国彩电企业挥舞“大棒”时,海外生产基地的设立帮了TCL、康佳等企业的大忙。彩电企业的经验说明,在众多“反倾销防身术”中,“走出去”不失为一种必杀技。 “走出去”是国家确定的发展战略之一。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境内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利好政策,在缜密研究、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大胆地“走出去”。“走出去”,前面是个天。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