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高考畸形凸显公平稀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0日 12:08 中国经营报

  作者:张曙光 来源:中国经营报

  950万高考大军使这个夏天显得更为燥热。全社会都在竭力维护高考的进行,政府部门一方面大开绿灯,甚至法律也网开一面,有新闻报道说“送考生行车违章可不究”;另一方面,为维护高考纪律各方又连施重手,考场手机屏蔽,使用电子手段侦查考场无线通讯讯号等等。虽然说东亚各国传统上都把高考当成一件大事看,但像中国这样严阵以待,将高考
奉若神明的却是绝无仅有,而其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要力保高考的“公平”。

  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但“公平”无疑已经成为一种稀缺“资源”。贫富差距日益加大,贪污腐败问题严重,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二元经济结构”无法打破,城乡差别、户籍制度、行政干预、行业垄断、权力寻租,“社会公平”难寻一块落脚之地。所以高考便成为社会上难得的一方公平净土。在这一亩三分地上,无贵无贱,无贫无富,不问出身,不问背景,面对的都是一张考卷,应对的是同一套法则。平等的机会,公开的规则,最多的公众监督,最少的权力干预,在这里,能力为王,没有潜规则。所以人们对此分外珍惜,格外关注,以至全社会将对高考的关注发展到了畸形、病态,甚至变态的程度。

  对于“公平与效率”的争论,人们的意见相左。近年来呼吁公平优先的人多了一些,可一些学者专家仍然认为还是要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其实“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形成的。当时的时代背景是中国经济基础十分薄弱,物质极度匮乏。人们还陷于“要社会主义的草,还是要资本主义的苗”的理念之争。在这种条件下提出了“先把蛋糕做大”的改革原则。就是先解决“有没有蛋糕”的问题,再解决如何“分蛋糕”的问题。这才有了所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而时过境迁,近30年过去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当初“效率优先”的时代背景早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何对待“公平与效率”已经是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

  “效率”属于经济学范畴,而“公平”更多属于社会学范畴。效率对于经济运行而言,公平对于社会稳定而言。没有社会稳定,经济运行就无从谈起,而经济运行无效率,社会稳定就缺少了基础。究竟哪个“优先”,要看对谁、在什么时期而言。中国目前遇到的社会公平问题不能完全按照西方经济学的原理解释,因为很多条件不具备。

  中国现在不但有经济结果的不公平,也有经济机会的不公平,更有社会权力的不公平。即使在经济学范畴内,公平与效率也是极有争议的问题,奥肯的“漏桶”理论对公平损害效率的研究也没有定论。现在人们提出“一次分配注重效率,二次分配注重公平”,但中国每年企业老板拖欠农民工的工资能达几百亿元,这算是体现了“效率”了吗?这里就不该讲公平吗?中国的问题复杂性不是公式可以推算出来的。所以党中央提出“要更加关注社会公平”是非常及时的。

  高考公平不等于就业公平,就业公平也不等于工资待遇的公平。在中国,稀缺的不仅是资源,还有公平。过分强调公平可能会损害效率,但不讲公平或忽视公平会更大地损害社会整体效率。面对异乎寻常的高考现象,我们应该有所醒悟: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不但要进行提高效率的改革,更要有促进社会公平的改革。形成更多的公平机制,打造更多公平的平台,才能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效率。

  作者为《中国经营报》副总编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