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外资并购的底线(2)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9日 14:13 《中国投资》 | |||||||||
并购底线亟待设立 2006年3月4日,在全国政协经济组联席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听取了题为《继续积极有效利用外资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发言报告,该报告直言对外资垄断性并购我国企业应保持足够关注,并提出应继续积极有效利用外资。
一个不容否定的事实是,一旦越来越多的中国行业龙头企业被跨国公司并购,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将明显下降。一组统计数据足以证明人们的担心:目前,可口可乐已占有70%以上的中国饮料市场份额,而大中型城市大型连锁超市80%的市场份额也已被外资占据。 而且,跨国公司正在把目光转向中国的重化工业企业,美国凯雷集团并购了中国重型机械制造业的“排头兵”徐工集团。而摩根士丹利也已经成立了专项基金,只不过因还未找到合适的并购对象而未出手。 水泥行业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近几个月之内,国内的四家水泥行业上市公司海螺水泥、华新水泥、冀东水泥和四川双马已先后分别被 5 家外资机构直接或间接入股。 国金证券研究所几天前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外资是拣了个“大便宜”。报告指出,从已经发生的几起并购来看,纯外方重组的拉法基与瑞安是以吨水泥产能作价为定价依据,国际上也多以这种方式作为定价依据……而近年以来发生的国外水泥并购案件吨水泥作价远远高于国内。 专家认为,如果听任跨国公司的恶意并购自由发展,中国将会出现核心技术缺乏症。跨国公司只会将商品生产中最没有附加利润的部分,比如组装环节,最耗费能源和原材料、最易造成污染环境的环节放在中国。而公司利润和新创造财富的绝大部分将会被跨国公司拿走。在国际产业分工的总体格局中,中国就只能充当打工者的角色。 更有尖刻但不乏深度思考的分析人士说:“不要把外资企业看得太高,以为他们在市场竞争中所向披靡。很多收购者本身就因为无法击败中国竞争对手,才考虑通过并购,借助某些舆论和政府行为达到其消灭对手的目的”。 另外,还有企业界人士指出,国家总是在提自主创新,但是当这些企业好不容易花了很多时间终于发展起来的时候,却突然被国际寡头企业利用资本的优势收购了。这种情况会使国际寡头尽快地消灭竞争对手,然后快速地占领中国市场。而这些大企业如果都被收购和控股了,那么自主创新的骨干力量就没有了。 如果中国不想总是做加工、代工的国家,整个产业想要升级,对外资并购现象就应该注意,还应该有措施来防范,应该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上来。 面对外资并购,国内虽然不能动辄拿出“民族工业”的招牌来进行抵挡,但从国家经济安全和产业发展来说,进行合理的管制并非没有道理。 这种管制也是国际惯例,许多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在面对关键行业的收购时,都会无一例外地“讲政治”。以美国为例,对外资并购美国企业的行为,在国会、政府层面都有多种限制和审查规定。对于某些行业,即使允许外资收购,也会有股权比例的限制。 与之相比,国内在外资并购方面缺少足够的制度和管理。坦率而言,中国的并购市场就像一个篱笆稀松的“菜园子”,是一个缺乏法律和规章、缺乏流程限制的粗放市场。外资不抓紧这个时候来快速“收割”企业,更待何时?因此,参考国际规则与惯例,建立与完善中国并购市场的规则,是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