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原材料涨价逼迫企业转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9日 13:06 中国产经新闻

  撰稿/本报评论员 魏稳虎

  大洋洲一只蝴蝶扇动翅膀的力量最终会产生美国艾奥瓦州的惊涛骇浪——这是混沌理论中的“假想蝴蝶”。虽然这只蝴蝶存在于理论中,但在2006年中国制造业却领教了其带来的阵阵寒风。

  6月,在2006年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桌上,坚守阵地7个多月的中国钢企被逼到了墙角。据钢铁工业协会估计,如果被迫接受19%涨价条款,今年进口矿成本将增加70亿-80亿元人民币。这对仍未走出寒冬的中国钢铁业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无独有偶。就在中国

钢铁业为19%而唇枪舌战时,不安分守己的国际游资又搅起有色金属市场的波涛巨澜。进入2006年,连涨3年的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又出现大幅飙升行情,铜、锌和镍的涨幅达到了70%至80%。针眼大的窟窿斗大的风。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原材料涨价给中国带来的阵痛尤为剧烈,目前以铜、铝、钢为主要原料的制造企业感受到巨大的成本压力。以空调产品为例,与去年相比,原材料上涨使空调总成本上涨了15%-20%。原材料的上涨势必挤压制造企业的利润空间,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关专家认为,原材料价格上涨所造成的企业刚性成本的增加,无疑是资源依赖型企业的噩梦。企业要想救亡图存就必须以此为变革契机,实现企业非资源推进型的可持续经营。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理性地说,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巨大成本压力的同时,也给国内制造企业彻底转型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国内制造企业尤其是资源依赖型企业必须利用这次机会重塑商业模式。在当今时代,外部环境总是对企业、哪怕是最优秀企业的商业模式提出挑战。从制造企业的外部现实来看,原材料上涨是难以扭转的趋势,成本铁钳将在很长一段时间扼制企业的利润咽喉。当现实无法改变时,我们只能改变自己。面对无法左右的外部现实,国内制造企业必须以全球化眼光重新审视企业的商业模式,通过矫正财务目标,革新战略、人员、组织机构等内部活动,尽量减少资源依赖,谋求集约型的、可持续经营的盈利方式。总之,在经济一体化时代,企业只有建立以全球最低成本进行生产经营的商业模式,才能在竞争中争得生存的空间。

  国内制造企业必须进行管理创新。在经济一体化和

信息化大背景下,从一个侧面来说,成本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由于企业成本构成之一的原材料持续上涨,为了消化成本压力,企业必须通过革新管理机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弥补被原材料价格挤压掉的利润空间。一项资料显示,美国、德国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是我国企业的5倍,日本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是我国企业的4倍。由此可见,在管理创新方面,国内制造企业具有巨大的操作空间。

  国内制造企业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增加产品附加值,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从理论上讲,面对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企业完全可以通过调整产品价格将压力转嫁。但在目前,这条路已很难行得通了。在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时代,企业对同质化产品价格的控制力变得越来越弱。企业如果想拥有价格的话语权,就必须加大技术创新步伐,通过新产品实现差异化竞争。这样一来,由于产品附加值的增加,同样的原材料就会实现更多的价值;同时,企业对于新产品的价格拥有相当的话语权,在价格博弈中处于主动地位。目前,国内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潜力很大。资料显示,国内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其销售收入的比例,多年来一直在0.7%以下徘徊,而主要发达国家已达2.5%至4%。国内制造企业如不尽快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升级,仅有的成本比较优势终会丧失殆尽。

  大浪淘沙,适者生存。对国内制造企业来说,国际原材料价格的大幅变动带来的是一次调整航向的契机。在此,笔者以《转型》一书的警示语结束本文,这句话是:要么转型,要么淘汰。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