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总部基地:一种市场创新的新经济形态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8日 17:24 《经济》杂志 | |||||||||
转型中的中国经济需要更多的创新与创造,“总部经济”、“总部基地”正是这样一个范例。 两年多来,北京总部基地在海内外都拥有了相当的知名度。这个地方位于北京西南四环,占地1000多亩,预计总投资65亿元人民币,5年之内要计划建设500栋独立总部楼。它是换汤不换药的房地产,还是有着更深内涵的“新品种”呢?二年的实践证明,北京总部基地
总部基地不是简单的“总汇基地” 目前从外表来看,总部基地只是一群咖啡色的建筑:现已建成300多栋独立的总部楼,银行、商业、酒店、餐饮、娱乐,各种配套逐渐成型,这不就是房地产吗?然而,这里的“业主”才是总部基地真正的“筋脉”——已经签约入驻的160多家海内外颇具实力的企业总部,以及在未来3到5年内,这里的企业总部将达到400至500家。“总部聚集”才是总部基地的“眼”。 近几年来,总部经济日渐红火,将北京的总部基地称为新的经济形态并不过分。去年年初,美国哈佛大学专门邀请总部基地董事长许为平去演讲,就是一个例证。另外,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20多个大中城市,都将发展“总部经济”列进了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鼓励支持这种新生事物。更令人饶有兴趣的是,“总部基地”目前已成为一个类似“功夫”的通用名词,各种内容的总部基地不断出现,但有许多都只是“总汇基地”,并不是以“企业总部”聚集为主的“总部聚集区”。 对于类似“总部基地就是一个房地产项目”的质疑,北京总部基地董事长许为平说:“作为一个环境优美、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的总部聚集区,总部楼只是一个舒适的贵宾座位。把总部基地打造成一个国内外成熟、高端企业之间交流互动、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平台,实现共存、共赢、共荣,这才是发展总部经济的原动力。” “总部聚集”意义非凡 说到“总部聚集”,人们很自然地联想到“曼哈顿”、“香港”、“新加坡”等等字眼,也就是说,这种现象并不是中国特有的,而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用老百姓的话说,市场经济就是做生意,生意的本质是合作,合作的本质是信任,信任的本质是了解,了解的本质是沟通。总部基地就是这样一个便于企业不断交流、沟通和感应的平台,它的社会学意义是将产生一种新型的“总部文化”,而它的经济学意义正在于资源优化与合理配置。 为了解释总部经济和总部基地的功能意义,许为平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他说,创造条件让500个少男、少女聚集在一起,一定会发生许多故事。那么创造条件让500个企业聚集在一起,而且都是一些成熟有实力、寻求更大发展的企业,那将会产生什么效果?因此,他曾经在宣传推广中用过这样的广告语“总部基地搞经济”。有人质疑说,是不是太空泛了,许为平笑着说,入驻总部基地的企业涉及行业上百个,围绕为这些总部服务的各种业务,今后还会有上千个提供各种服务内容的公司入驻,这些“核聚变效应”所产生的能量,才是真正的总部经济。 “总部产业”启发中国产业结构调整 从北京总部基地几年的实践来看,“为总部服务”带来一个庞大的市场,这个市场早已存在,只不过是总部经济作了具有理论性系统性的归纳而已。这种以企业总部为专门服务对象的市场,包括贸易、信息、金融、科技、人才、咨询、财会、法律、文化等诸多方面,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方面的服务并不是一般性质的资料提供,而是具有创意性、建设性的高级智力型服务。也就是说,由总部经济理论和总部基地实践所衍生出来的“总部产业”,将是一个资本和知本高度密集的产业。 现代社会的生存压力,从辩证的角度来看,既有竞争,更有合作,“多赢才是真的赢”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人们更愿意走在一起,各种“协会”、“商会”、“俱乐部”、“沙龙”等的出现,证明了这一点。目前,“总部基地大讲堂”和总部基地“总裁沙龙”,还有以资本为纽带的“总部基地资产管理中心共同体”,已经和正在成为总部基地的“发展基调”,这是总部基地为总部服务的开始,迎合了“总部们”的要求,而抓住机遇,顺应市场潮流,一项事业就能够做长做大。 (柴门)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