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房地产巨头聚首谈开发商社会责任 空论还是觉醒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8日 07:23 每日经济新闻

  主持人:

  “房地产企业无论中国的还是外国的,都不仅是投资者、参与者,还应当是建设者,我们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有关媒体报道,20位中外房地产巨头日前就房地产企业的“社会责任”达成共识,或许可以认为是国内开发商意识的觉醒,至少他们对这一问题已形成基本认识。

  但问题是,地产巨头近几年来几乎就是为富不仁的代名词,地产巨头们在国家强化调控的背景下喊出社会责任的口号,究竟只是空论还是内心的觉醒?

  大众评判台

  赞成方

  袁陈伟:里程碑式的进步

  我认为共识将社会责任列入名单是中国房地产业里程碑式的进步,意味着控制房地产业过热将由政府和地产商们共同完成,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是个好的开始。

  黄源:希望不是喊喊口号

  希望这次房产商们有真正行动,而不是喊喊口号,我觉得他们的这个提法不错,开发商不能光想着暴利,而不考虑社会稳定。如果真的肩负社会责任,那么老百姓的买房难、住房难也许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反对方

  赵峰:一厢情愿的理解罢了

  说商人有社会责任,有人会信么?亚当斯密老先生早在100多年前就告诉我们,商人所谓的社会责任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理解罢了,真正的驱动力还是私利。中国房地产近几年来是公认的暴利行业。与其探讨如何将地产商变成慈善家,还不如想想如何让私利存在。

  周晓航:不现实

  要企业牺牲企业利益来换取社会责任良知是不现实的。地产巨头的会晤正好凸显政府的责任,因为社会责任的承担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房地产的虚高与民众福利水平的低下,只能说明还要政府承担更多责任。

  刘伶:他们还有脸讲责任?

  地产商在前几年是赚得盆满钵满,弄得广大民众个个都在为住房愁白了头,他们凭什么还有脸在这里讲责任,除非先把自己楼盘的价格砍一半下来,我们才可能相信他们是在诚心诚意地讲责任。

  赵文彬:利益决定意识

  我对此抱深刻的怀疑态度。只有当房地产商的利益依赖社会的发展和民众的幸福这一客观事实来临时,地产巨头的社会责任才能真正具备。我们没有必要为这样的共识中的社会意识欢心鼓舞,因为客观决定了主观,市场决定了选择,利益决定了意识。

  话题策划主持 凌建平 MSN主持 祝裕

  ◆沸点特稿

  不但听到脚步声 还要看到人过来

  尹伯成

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

  透过达成五项议题的共识,给我最强烈的印象有三:一是中国房地产业要朝着市场规范、企业健康、竞争有序的方向快速升级。众所周知,这些年来中国房地产业迅猛发展,但市场极不规范,企业制造虚假信息,哄抬

房价成风,为广大群众所厌恶。现在,房地产业界“大腕”们终于自己意识到问题严重,就如何使整个行业健康发展达成共识,这不能不使我们高兴地听到了中国房地产新时代来临的脚步声。

  二是房地产企业不仅要做投资者、参与者,还要做承担相应社会责任的建设者。众所周知,房地产企业既是开发商、中介商,就不能要求它们不营利,问题是我国的房地产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参与者,怎么可以只要赚钱而不要社会责任?目前有种说法很流行:开发商不是慈善机构,给低收入者盖房不是企业的事,而是政府的事,企业要讲盈利,要讲效益,只有政府才要讲公平,关怀低收入人群的疾苦。这种看法不是个别房产大腕的观点,几乎成为大多数房地产企业的共识。但这样一来,开发商们就把自己摆到了广大劳苦大众的对立面,被骂为“黑心狠心的资本家”!的确,他们只要房子日夜涨价,不顾普通百姓实际购买能力;只愿造高档房,不愿造中低价房。房地产企业这些年来一个个赚得盆满钵溢。他们日夜盘算着如何使自己的资产从1亿变2亿,从10亿变20亿,至于“天下寒士”的住房困难,根本进不了他们视野。

  现在,以王石等为首的一些地产界有识之士,终于发出了“我们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关怀低收入人群的疾苦,构建和谐社会”的呼声。这种声音,人民要听,这样的开发商,人民欢迎。

  三是房地产企业对政府

宏观调控的积极理解和评价。近几年来,似乎房地产企业总觉得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种种调控措施,就是“打压”自己,不认识政府调控其实是在这个行业生病时给“打针”,目的是治病救人。拿最近“国六条”而言,就是要治房地产供应结构不合理和房价上涨太快这两大顽症。“国六条”和15条实施“意见”看起来矛头条条对准房地产企业,实际上条条点点都是“利病”的良药。现在,在我国房地产界最有影响的“大腕”通过对最新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深入讨论,最终给出了积极理解和评价。这是我国房地产业宏观调控历史上一大转折。有了这样的转折,才会有房地产企业自觉执行政策的动力,才会有宏观调控的真正实效。

  我们希望,不但听到脚步声,还要看到人过来。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