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访华 > 正文
 

中欧贸易除了逆差也有机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8日 00:07 21世纪经济报道

  近日,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曼德尔森以贸易委员的身份第三次访华,据称,他可能和中国商务部双方计划达成一份新的有关中欧贸易关系新框架的谅解备忘录。

  尽管被视为“常规访问”,但曼德尔森仍然带着很多重要话题。欧盟已经在4月份对中国(以及越南)皮鞋进行了制裁,征收了4.8%的临时反倾销税,并且表示6个月之后,将中国的关税从原来4%分别提升至19.4%。同时,惩罚者欧盟突然又变身为“受害者”,指责中国
汽车零配件关税政策,认为“中国对等于或超过整车价值60%的零部件征收与整车相同的关税,实际上等于变相规定了零部件国产化的比例”。而曼德尔森自己认为,访问中国最重要的使命是督促中国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中国方面则希望欧盟能够早点承认市场经济地位。

  毫无疑问,曾经做过电视制片人的英国人曼德尔森是一个坚定的自由贸易主义者。比如他最近在欧盟内部会议上抨击一些欧洲国家对高效率的波兰水管工人劳务输出的抵制态度。他努力要求欧盟能够尽快和尽可能地削减农业补贴。他的激进言论自然让有着重农主义传统的法国人不满。他善意地警告西班牙和

意大利等欧盟富裕俱乐部里的穷国,开放市场有可能导致严重的短期调整成本,但如果反应积极的话,将会赢得全球化的机会。例如欧洲的纺织和皮鞋制造部门一直要求保护来自亚洲新兴国家的竞争,而这“通常会损害消费者尤其是最贫穷者的利益,这些贸易保护论者是不能给予支持的”。

  当然,曼德尔森的信仰和现实也有成本,在对中国和越南的鞋类的惩罚上,他至少投了赞成票。他称征收临时关税并不是一个特别大的摩擦。

  曼德尔森承认,欧盟一直耿耿于2005年对中国的1060亿欧元的贸易赤字。“中国制造”往往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失业率影响较大。而且,欧盟东扩使欧盟从一个发达国家的俱乐部变成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混合体,也就是说,未来的欧盟可能并不属于“第二世界”的范畴,而是拥有一种“第三世界”的利益诉求。新进入欧盟的东欧转型国家,以及西班牙等老牌欧盟国家都是“中国制造”的仇视者。随着欧盟内部同中国产业趋同的国家增多,可以预见,欧盟的集体调门可能会变得相当保守。这使得曼德尔森倡导伟大的自由贸易思想并不必然占有主导优势。

  在对待贸易逆差问题上,曼德尔森还是比较具有建设性的。尽管同美国一样,欧盟也要求人民币继续升值,扩大浮动区间和增加弹性。但是,他更看重中国资本流入欧洲带来的经济增长机会,他在珠三角访问时表示了“中国资本投资无障碍”的观点。当然,这同欧盟本身的经济属性有关,因为欧盟已经具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混合体”的角色,所以他们会有两重面孔:欧盟的发达国家希望贸易平衡化(减少逆差和提高关税及非贸易壁垒),而欧盟的发展中国家则希望投资自由化。

  在

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欧盟的立场跟随美国,鼓励中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法,认为这不仅有利于中国本身的企业创新,同时也有利于消除贸易失衡。

  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经济增长和创新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但是保护的程度却是一个有趣的话题,需要仔细拆解背后的语义。实际上,最新的专利经济学发现,“强保护”对创新并不是一个收益递增效果。如果创新的模式是“孤立”创新,即创新是一个完整的单独的过程,那么“强保护”是有效的,例如工业设计。如果创新的模式是“累积”型的,即创新分解为“科研”和“创造”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发展出创新的工具,后一阶段发展出“最后的产出结果”。即前一阶段需要通过后一阶段才能“价值变现”的话,那么为了方便后一阶段发展出“最后的产出结果”,就必须要对前一阶段进行“价值低估和价值限制”,于是,后一阶段对前一阶段进行“事后的价值补贴”来报答它的“低估”。在这种情形下,如果知识产权强保护的话,那么将阻碍前一阶段的“价值流”同后一阶段的“接轨”,反而降低了创新的水平和创新的利润。像计算机和软件行业就具有这样的创新特征。它们之所以诞生,就是因为当时它们处于一个“弱保护”状态。而现在欧美软件业进入了一个“循规蹈矩”期,可能同他们加强保护有关。相反的是印度,一个实施“弱专利保护”的国家,就成为世界IT产业里最具创新精神的地方。

  所以,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中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因为恰恰是欧洲的一些经济学者,他们对强知识产权保护的质疑是最凶的。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