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创新型人才需要宽松环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7日 05:44 第一财经日报

  在6月5日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主席指出:“必须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他希望两院院士要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大显身手。这体现了国家对院士的殷切期望,也显示出人才资源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性。

  正如胡锦涛主席所指出的,要培养和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要完善培养体系,不拘一格选用人才,完善制度和政策保障,进行开放式培养,营造鼓励科技创新的社会氛围。这
些措施涉及不少部门和方面,但都离不开一点——如何加强学风建设,树立科学道德,确立学术规范。

  如果说,去年发生在韩国的黄禹锡事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反面典型的话,刚发表的中山大学朱熹平教授等破解“世纪数学难题”庞加莱猜想的成就,则为我们树立了学习榜样。

  首先,任何科技成就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检验,是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必须由国际一流的专家确定,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作出评价。据报道,朱熹平与曹怀东的论文完成后,丘成桐用半年时间组织了对论文的评审和答辩,他们俩每周用3小时的时间与一批国际顶级的数学家讨论,接受他们的质询。在肯定他们对解决这项世纪难题起了“封顶”作用的同时,丘成桐高度评价此前美国和俄罗斯科学家开创性的贡献,而杨乐认为中国科学家的贡献在30%左右,并指出“在这样一个世纪性、世界性的重大难题中,中国人能发挥三成的作用,绝非易事,是很大的贡献”。

  而黄禹锡却通过以假乱真、篡改数据、违背学术道德等不正当手段,且有关刊物也未加严格审查,匆匆忙忙发表了这样一篇论文。国内某些一度被称为“国际领先”的成果也如出一辙,有的连必要的检测都未做过,有的虽有院士领衔鉴定,却连明显的漏洞都发现不了。“国内首创”、“国际领先”、“世界一流”、“填补空白”等评语早已成为随便贴的标签。相比之下,丘成桐与杨乐的评价简直“吝啬”到了极点,却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其次,要为科技人员提供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让他们安心从事科研,而不是驱使他们完成论文指标,去为小团体或个人争名逐利,或者为了“抢占”山头,紧跟潮流,甚至只是为了项目、经费、市场。据曹怀东说,当初曾动员北京专家做这项课题,但没有人做,而朱熹平从1997年一直坚持到现在。为了给他这样以学术为生存方式的杰出人才宽松的环境,中山大学近年来免除了对他的考核。在朱熹平专心致志攻克难题的过程中,有四五年时间几乎没有发表过论文,但他始终得到国家和学校的大力支持,获得充足的经费和相称的荣誉,并且与同事、学生组成很好的团队。

  黄禹锡也曾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科学家,但在政治、道义、民族荣誉的巨大压力下,在迅速膨胀的名利诱惑下,从急于求成演变为弄虚作假,不惜违背科学道德和学术良心,最终成为科学罪人。国内学术界个别人的造假行为之所以得逞,也与某些领导不顾实际条件,片面追求成果和论文的数量、等级和本单位的名誉地位有关。

  当然,科技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关键所在。胡锦涛主席希望两院院士“做拼搏奉献的楷模,带头弘扬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这些既是对院士们的要求,也是科研界、学术界的努力方向。无论是院士、杰出科学家,还是学术新星、青年学者;无论科研成果多大,学术地位多高,在科学道德、学术规范面前一律平等,谁也不能做特殊公民。“院士”是一种学术称号,是终身学术荣誉,不能异化为名利阶梯,更不能膨胀为无所不能的偶像。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及继续完善院士制度的过程中,要重视近年来个别院士身上暴露出来的学风方面的问题。

  近代中国经历了剧烈的变革,改革开放不过20多年时间,优秀的

传统文化如何继承,不仅是全社会面临的任务,也是科技界、学术界不可回避的课题。年轻一代更要注意弥补思想和人文方面的不足,在学术进步的同时完善人格,担当起创新重任。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