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吸收外资 解决地区差异的矛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5日 13:02 《华商世界》

  文/胡景岩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中国地区差异很大,西部12省市区的面积占全国71.3%,人口占28.6%,但GDP占不到18%。而经济发达的广东、江苏、上海、山东和浙江五省市的GDP占了全国总量的45%左右。

  东部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后期;中部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而西部则刚刚进入工业化的起飞阶段。区域发展差距过大,会在国家安全、民族团结、领土完整等方面产生消极影响。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中央财政的支持。有人说,落后地区的发展靠中央财政多给点钱就行了。事实上,加快落后地区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和资金的投入,现实情况是国家的财政支持是极其有限的。因为,发展教育、科技创新、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军事工业等等,国家用钱的地方太多了。

  那么,最有效也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在扩大开放中求发展。综观各地的经济发展可以发现,经济发展快的、老百姓生活提高幅度比较大的地区,都是较早开放,外资进入比较多的地区,在统计学上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

  通过大力吸收外商投资来获得工业结构升级所需要的资金和技术。

  根据珠三角和

长三角的成功发展经验,吸收外商投资在地区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不是经济发展的惟一因素,但绝对是必不可少的因素。所以,通过吸收外商投资获得的建设资金和技术,并且还要在进一步扩大开放,在吸收更多外商投资上做文章。

  鼓励外商参与西部大开发和老工业基地的调整和改造,促进区域结构优化。

  加快中西部地区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开放型经济发展,实现东中西部互动和优势互补,努力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基地,积极引导外资投向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立足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重

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基础,创新机制,积极引导外商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发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科研和人才优势,积极承接跨国公司的服务外包,进一步扩大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推进东北地区的现代物流、连锁业的发展。

  继续发挥东部沿海地区开放新优势,努力形成产业结构国内外联动和生产要素全球配置的发展格局,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结合落实CEPA,积极发挥珠江三角洲毗邻香港、澳门的地理优势,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和吸收外商投资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整体发展水平和一体化进程。

  (作者为

商务部服务贸易司司长)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