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弥漫着自卑的民族主义 民众神经容易被挑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5日 12:01 《华商世界》 | |||||||||
对于外资并购,需要开放的姿态和理性的对待,而不是动辄被民族主义左右 文/如衡 民族主义是现代民族国家出现之后产生的一种以本民族的利益为诉求的主义。在民族解放运动中,民族主义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了现代国家体系和国际格局的建立。此后
至上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风生水起,席卷世界各个角落。此时,民族主义返照迎潮,又行云带雨,成为国际经济贸易中不可忽视的因素。至今,民族主义完全披上了经济外衣(经济民族主义),影响力更加强劲,横亘在各种跨国并购中。 2005年以来,美国先后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挠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否决阿联酋迪拜世界公司收购美港口经营权;西班牙、法国和卢森堡等国则以“公平竞争”为名联手反对印度米塔尔钢铁公司收购卢森堡的阿塞洛公司。 中海油投资部总经理肖宗伟认为:中海油去年竞购优尼科未果,主要障碍是,“没有充分预估到,美国这个世界一流强国上百年来形成的极度自负、充满强烈荣誉感的民族主义自尊心确确实实受到了打击,美国国会和很多美国人对中国公司的收购表现极度的惊愕和恐惧”。 中海油从大洋彼岸铩羽而归,失败感和挫折感深深刺痛了国人,激起了强烈的反弹和对立情绪。 3月4日,原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指出,外资并购已危及国家经济安全,需要规范。他强调,“如果听任大量获利和财富落入跨国公司手中,中国民族工业的自主品牌和创新能力将逐步消失,国内龙头企业的核心部分、关键技术和高附加值就可能完全被跨国公司所控制。”他呼吁采取行动,限制跨国公司并购本土企业以确立在华市场垄断地位的恶意行为。 一时间,“斩首式”、“疯狂”、“掠夺”、“失控”、“警惕”等诸如此类词铺天盖地,不管媒体还是网络俨然成为战场,一场激烈的争论从官方迅速蔓延到民间。 一百多年的受辱史使中国的民族主义根深蒂固,但这并非坏事,而是一种民族自立、自强的动力。但在这一过程,民族主义建立了绝对的强势,形成了话语霸权。如此一来,只要稍有偏离民族利益,或者维护民族利益不够显性,就将被扣上“出卖”的帽子。 在历史因素作用下,民族主义超越了理性,变得不容质疑,也不可讨论。由于它内涵又极其含混,只要有需要,便可以手到擒来加以利用。精明的企业家、政治家、各种博弈势力……往往能根据情势,巧妙地煽动民众内心深处这种情绪,为他们自己的局部利益服务。 中国弥漫的是一种自卑的民族主义,民众的神经更容易被挑动。比外资“恶意收购”更可怕的是,民族悲情主义一旦被煽动起来,势必成为保护落后最有力的借口。 今天已经不是改革推动开放,而是到了开放促进改革的时刻,而中国的开放还远远不够。所以,对于外资并购,需要开放的姿态和理性的对待,而不是动辄被民族主义左右。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