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公共利益被广为漠视 只要开始行动就有意义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4日 16:04 经济观察报

  本报评论员 何力

  有一位同胞最近令我关注,他叫李云威,是一家车友会的“版主”,是“2006月5日绿色出行”活动的发起者之一,他们提出的口号是,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这天,号召有车一族停驶一天。

  李云威在提出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不开车的倡议后,就将自己的汽车交给车友会的朋友,他表示“一直到6月5日,我一周都不会开车”。他还在论坛上建议车友们把自己不开车的感受写下来。据说已经两天没摸方向盘的李云威,感觉更贴近生活了,离开汽车铁罐走在街上,人也有了新的视角。不开车的李云威们是否果真“更贴近生活”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有人嘲讽他们的举动时,李云威说,环境日不开车显然不能解决北京的空气污染,但是“即使一天少了一辆车也有意义”。此语将我打动。

  实事求是的说,在现实层面,“一天少了一辆车”无论对改善京城的爆堵还是对蓝天的贡献确实可以忽略不计,那意义何在呢?我以为,意义就在于李云威用行动告诉了我们,什么叫“公民意识”。公民意识的核心是权利责任意识和科学理性精神——当公民面对公权力时,这种意识就是公民对这一权力的认可和监督;当公民自身面对公共领域时,公民意识就是对公共利益的自觉维护和积极参与。特别是当这种“公共利益”被广为漠视,凭一己之力起不到什么作用的时候,这种“一天少一辆车”的行动精神,更显可贵,实在是对“公民意识”的一次有力的示范。

  有一位学者对公民意识的理解很中肯,她认为,最为关键的就是“相信个人的行动可以造成不同(You can make differences)”。因为现实常常令我们怀疑,不相信自己的行动可以带来改变,那么多人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我一个人走有用吗?那么多人等车不排队,我一个人守序岂不永远上不了车?做了有什么用?请相信,有用,只要开始行动,就会发生改变。其实我们都听过国王和农夫下

象棋的故事,国王问农夫要什么,农夫说,在象棋的第一个格子里放一粒米,然后每个格子放的米翻一番,国王说,这太容易了。结果我们都知道,国王根本拿不出那天文数字的米。就像李云威说的,“少一辆车也有意义”,也许,在李云威们的带领和影响下,从此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对汽车文明的认识和理解会提升一个台阶,克制而不是滥用汽车成为汽车文明的新标杆。

  加拿大有一个“维多利亚公民教育网”,上面有很多针对青少年公民教育的议题,比如

艾滋病。网站告诉你全球有多少艾滋病人,有多少人因此成了孤儿,接下来会告诉你,可以做什么:比如给有关部门写信告知你对这个议题很关切;还可以给政府领导人写信,告知按照联合国协议,加拿大作为发达国家应该拿出国民生产总值的0.7%作为援助基金,但目前,加拿大只拿出了0.23%,所以应该继续拿。最后网站提醒青少年,别忘了把信的副本寄给报社。

  余世存先生最近在《SOHO小报》上撰文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把自己当作了横空出世的宇宙中心,都是“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对世界的征用享有,使得我们跟世界失去了情感联系。以理性的名义,消灭了情感,以物质的名义,解构了精神,以人类的名义,污染了自然。

  大体而言,我们会抱怨中国的历史文化在形成“公民意识”方面并不有利,自秦汉以来,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是把人当作“臣民”。五四之后,中国才有了“人”的概念。但是古人也说过: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不要小看小善,梁从诫先生十数年买菜不用塑料袋,用餐不用一次性筷子,结果是什么呢,结果是,尽管一次性筷子仍大行其道,但拒之者委实日增,更重要的是人与自然相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之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也不要小看“恶小”,一个社会,当大多数人视以自我为中心的“恶小”为常态时,大恶产生的概率就会增加,小恶乃大恶之土壤。

  李云威令我起敬,也令我汗颜,几天来我也一直思忖6月5日那天不开车了吧,但又总是以各种理由在心中原谅自己,是李云威让我下定决心,6月5日不开车。与其抱怨,不如行动,只要行动,总会有所改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