罅隙中长出的调控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4日 14:28 经济观察报 | |||||||||
杨红旭/文 向左走,还是向右走?是困扰人类前进的永恒命题。在民主社会诞生地的巴黎,人们最喜欢用游行、骚乱乃至暴动来玩弄这一命题。去年11月的社会骚乱表现了以移民为代表的中低收入家庭对当局的不满,今年3月的大学生罢课示威流露了对于未来“铁饭碗”的眷恋。
不禁让人感叹,世界风水轮流转。为何欧盟、美国屡屡拿起反倾销的盾牌,拼死抵挡潮水般涌来的“中国制造”?半个多世纪来,它们不是一直在为贸易自由化而摇旗呐喊吗。随着以“金砖四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强势崛起,在它们的“后发优势”面前,传统意义上的发达国家日渐处于“温水煮青蛙”焦灼境地,虽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在此消彼长的必然趋势下,随着国家财力的相对衰减,以往建立在不平等贸易体制下、靠剥削发展中国家而建立起来的高收入、高福利社会体制,日趋崩坍边缘。 因此,法国政府才会寻求出台“允许雇主通过临时合同,在两年内有权解雇26岁以下雇员”的新就业法,其目的是增加本国企业在市场全球化条件下的竞争力,但就是动了这么根高福利身上的“毫毛”,巴黎大学生们就“龙颜大怒”,立马上街烧汽车。如果法国老板们知道在中国辞退个把员工如踩死个蚂蚁般容易,肯定惊诧得河马般张大嘴巴。 因此,有充分理由要表扬咱们的好公民邹涛同志,他对中国的房价之高满腔怒火,他对中国“房奴”的处境之惨掬把清泪,可是他那爱憎分明的强绪情绪只是通过在网络上发起“不买房行动”而合理释放,德行之高正如1919年发起“非暴力抵抗运动”的印度公民甘地。三周后,“国六条”出台,一月后,“国十五条”颁布。或许有时间的巧合性,但普通民众对住房爱之切,对房价恨之深,可以说直接影响了新政细则的设计。 唯物主义发展观认为:事物的发展呈“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在西方国家政策风向由左转右之时,中国出现“左倾思潮”是有其必然经济和社会背景的。一方面,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高达9.6%,是迄今为止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最大奇迹,即使当年亚洲四小龙和日本的崛起速度与之相比也逊色许多。另一方面,经济奇迹的背后是越来越严重的社会失衡:社会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城乡差距拉大,教育、医疗、住宅等公共产品的扭曲和错位,国有资产流失、资源浪费严重、生产效率低下等等。因此,构建和谐社会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十一五规划”即是这一思想全面表现的文本载体。这是一次回归,由经济的激进回归整个社会肌体的和谐;这是一次跃进,是由一条腿走路,变为双脚快跑。 只有在这一宏大的历史语境中观察房地产业的调控,才具有更高层面的意义。所以我说,房地产调控是一棵树,根植中国社会深层,却不得不在两股势力的夹击下成长,面向天空,追求阳光,性格顽强,注定要在掌声与非议中记录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轨迹。一股势力来自市场冲动,因为只有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天然优势,才能高效率、高速度地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另一股势力来自社会保障,因为只有安居才能乐业,拥有住房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权利,住房保障做不好是政府的失职。 迄今为止,中国房地产业大的宏观调控进行了两次。第一次是在1993-1994年。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市场经济忽然加速,房地产业投资出现一哄而上的局面,以海南、北海为典型的行业投资泡沫严重,由于基本与普通百姓的住房需求无关,因此中央采取了釜底抽薪式的疗法,效果明显,但同时造成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振荡,其影响一直持续至1999年。 第二次是自2003年下半年至今。由于1998年的住房体制改革,使中国房地产业自此发生了质的改变,市场化成为发展主流。虽然当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明确要求:“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住房供应体系,最低收入家庭租赁由政府或单位提供的廉租住房;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其他收入高的家庭购买、租赁市场价商品住房。”但后来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是:市场化的商品房建设似野马脱缰,而经济适用房被极大弱化,廉租住房几乎没发育。巨大的自住需求挟裹投资投机需求,如三门峡开闸一样泥沙俱下。2003年下半年在泡沫怀疑论中开始出台些许调控政策;2004年确定行业过热调控加力,但不管用;终于导致2005年“国八条”猛虎出笼,居然许多城市反弹强烈报复性上涨;无奈之下,2006年“国六条”再出重拳。 第二次宏观调控之所以表现得拖泥带水、效率不高,根源在于过于纵容市场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逐利本性尽现。正如马克思所言:“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之险。”在楼市稳定期,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利润为3-5%,中低档商品利润10-20%,而高档商品房的利润回报率高达30-50%,而在涨幅最快的2004年,利润超过100%的项目多如牛毛。资本逐利的结果是,开发商更愿意开发高档楼盘,户型越做越大,最终导致房价一路走高,80%的城镇居民只能望楼兴叹,同时出现空置量持续攀升的现象。 打压投资,开发商叫怨;限制需求,普通民众叫苦;对于政府而言,一者关乎GDP和地方财政收入,一者涉及民众拥护度,手心手背都是肉,难呀。因此,中央政府的政策制定和地方政府的政策落实,都要走钢丝。显然,其技巧正逐渐提高。比如“国八条”的“炮弹轰炸”演变成“国六条”的“精准打击”,即使调控力度最大的“70%大限”,后面也加上个可以松动的小尾巴:“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上述比例的,必须报建设部批准。” 房地产业作为系及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世界各国都没有让其完全市场化,而 现阶段中国房地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形态及其复杂程度,是其它国家都未曾遇到过的,因此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将是持续性的,只是时紧时松而已。但愿这棵“调控树”能早日出头,超过两边挤压自己的峭壁,舒展树冠,以荫庇民众和中国经济。 (作者为易居中国房地产研究院 高级评论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