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首付治标不治本 二次调控可能只开花不结果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9日 12:03 中国产经新闻 | |||||||||
撰稿/CIEN评论员商寅泉 种种迹象表明,第二轮房地产宏观调控,仍然有可能只落得一个只开花不结果的“结果”。 有例为证: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近日召开的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上指出,(在房地产宏观调控中)主要商业银行要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有效管控房地产放贷增长。对多套房屋以及对高档商品房、别墅、商业用房等投资和投机性需求要大幅度提高首付比例和严控授信。 面对以国务院的名义出台组织的第二轮房地产宏观调控,中国银监会拿出了办法,也就是刘明康主席的这个表态。应当说,以银监会的职能,也只能是拿出一个这样的办法。这个办法如果仅从银行放贷的角度评论,它是一个不错的、有效的措施,可以予以肯定。但是,如果把它放到整个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大盘子里观察,我们说,这个办法未必能够达到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弄不好还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因为它对多病缠身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只是一贴外用的膏药,看上去是治了一下,但实际上只是治标而不能治本。 中国房地产市场(这里仅仅是指城镇居民住宅市场)的病根在哪儿?病根在于若干年前匆匆推出的住房制度改革。当时的决策部门在客观条件很不成熟的情况下,一古脑推出了多项改革,其中一项是住房制度改革。当时,单位分配的房,房管局所属的房,无论好坏大小,都向职工和居民出售。这一轮改革匆忙进行完以后,单位就不向职工分配住房了,于是房地产市场应运而生。大约在1994年~1996年之间,开始有了房地产开发商的概念,房地产市场开始从土地供应、房价涨落出现混乱。有些房地产开发商现在叫嚷的什么“不考虑穷人”之类,当时并没有这么鲜明的区分。 之后的发展,不用详细叙述,说多了就跑题了。这里只就提高银行首付的话题加以评论。说它是治标不治本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是宏观调控的思维,如果从本质上说,应当把房地产市场、或者说房价的问题,提高到社会稳定的高度来看待,也就是说,住房问题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它牵涉的方方面面太多,其中的核心是社会情绪。从这个层面说,对房地产问题的解决,最重要的认识是,它不能单靠市场力量(提高首付比例就是用市场力量解决问题的产物),要有政治手段和行政力量。也就是说,土地供应的问题、房地产开发商的问题是主要应该解决的问题,而这其中,最应该着重研究并拿出措施的是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政府措施。 另一点是,银行提高首付治了谁?笔者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只治穷人而治不了富人的政策。近期又是贷款加息又是提高首付,只能是让已经高价买了房的消费者背上更沉重的还债包袱,让准备买房的消费者在高比例首付面前犹豫再三。提高首付比例,根本抑制不了房价的不正常上涨,因为真正的房价黑手,并不在乎首付比例多少,他们有的是资本和银行较劲。 无论是去年出台的“国八条”,还是刚刚出台的“国六条”,笔者都是衷心拥护的。这两个国家级的政策,最起码表明了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问题的关注。但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问题,是人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市场本身的问题。因此,无论是国几条,不解决人的问题,就永远只是治标,达不到治本的目的。就像银监会这贴提高首付的膏药,尽管它已经很尽力了。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