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改革走向·金融挑战·软件业发展模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9日 06:18 第一财经日报

  郭继丰

  关于改革走向

  2006中国经济高峰会于5月23~24日在钓鱼台国宾馆、北京国际饭店举行,本次高峰会的主题是:和谐增长——中国经济未来五年。针对中国经济未来五年可能发生的问题和对策
,专家学者发表了不同看法。

  李曙光:以司法途径保证改革成果的共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授李曙光在会上发表了《未来中国面临如何分享改革成果的问题》的演讲,认为未来五年或更长时间内,分享或共享改革成果是主要问题。李曙光认为,20多年的改革留下了非常丰富的改革遗产或改革成果,未来五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如何分享或共享改革成果、如何面对改革遗产给我们提出的挑战,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只能通过更加法制化来进行,从三个途径来解决:用立法来界定和确定改革的成果;执法途径,通过政府的转型,转向公共服务型的政府,更多要针对市场经济过程当中的市场秩序和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问题;通过司法来保证每一个改革成果的制造者、改革成果的生产者能够共享改革的成果。

  秦晖:追求没有分歧的改革不可能。

清华大学教授秦晖在会上发表了《不可能追求没有分歧的改革》的演讲,认为有分歧应坚守底线。秦晖回顾了改革初期的分歧与共识、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分歧与共识,及直到现在存在的分歧,认为追求一种没有分歧的改革不可能。虽然有分歧,应该持守一种底线,就是改革进行到现在,应该承认价值的多元、利益的多元,以及不同价值、利益的权利诉求,建立一种不同利益、价值诉求进行博弈、协商和讨价还价的机制。这样也许会增加交易成本,但不会遏止中国的改革进程。如果不付出这样的成本,改革只是以某一些阶层,或者某一些利益集团的取向来设计的话,以后将付出更大的代价,所以需要各个不同的利益群体和价值观之间进行协商和沟通,进行正常的博弈,进行讨价还价。

  关于金融风险

  经济改革从农村、农业到城市、工业,现在已进入到金融业的改革,尤其是银行业的改革。在银行业的改革过程中,中国金融存在什么样的风险?

  黄益平、沈明高:竞争加剧与股权多元化可能导致风险上升。花旗集团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花旗集团中国经济学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沈明高在《中国经济报告》杂志发表的《中国银行业改革能够避免银行危机吗》的文章,认为竞争的加剧与股权的多元化可能导致风险上升。文章认为:中国政府已经大大加速了银行业的改革步伐,特别是在监管框架、风险控制体系与股权结构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此时全面评估战略投资者与公开上市带来的成效还为时尚早。当前改革方案的重要性毫无疑问,但成功与否还取决于其他条件,包括国有企业改革和银行业的进一步开放。考虑到经济的强劲增长与政府的支持,近期内发生银行危机的可能性很小,但在未来5年内,竞争的加剧与股权的多元化却可能导致风险上升。

  中国农村信用社风险形成机制研究课题组: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率为21.23%。中国农村信用社风险形成机制研究课题组在《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4期)发表了《中国农村信用社风险形成机制研究》的文章,揭示了中国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率为21.23%。文章认为:农村信用社风险是指农村信用社在资金营运过程中,因偶发性和不完全确定性因素引起的收益不确定性和资产损失的可能性,或是由于各种无法事先预料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使其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从2005年上半年的数据可以看到,全国农村信用社实际不良贷款率为21.23%。导致农村信用社产生风险的因素有内部和外部两种。从信用社内部因素看,包括了决策、制度、操作、授信、技术、创新、道德风险。要规避金融风险,在实际操作上,要改善组织结构,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创新基层制度设计,确立完善的考核机制;严明职责执行力,形成长效的监督机制;把好信用门槛,建立严格的授信机制;优化技能培训,建立科技教育机制;建立风险观念,构建防范机制;培育风险管理文化,建立长效的宣传机制。

  关于软件业发展模式

  当谈论到中国软件业发展模式时,往往容易把中国与印度进行比较,通常得出的结论是中国软件产业应该走印度的发展道路。这个结论是否正确?中国IT业的发展模式究竟是什么?

  V in n ie M irch a n d a n i:突围美印模式走新兴软件路。前Gartner分析师和普华永道咨询PWC 顾问Vinnie Mirchandani在《21世纪经济报道》发表《中国软件应突围美印模式走新兴软件路》文章,认为中国的软件业应突围美印模式走新兴软件道路。文章认为:全球分包已成为各个企业的焦点,这是谋求在全球范围内对产品和零件进行恰当、有效分工的业务模式。中国在规模性制造产品方面做得非常好,不过当说到更“白领”化的产品和服务时,比如软件和外包服务,其成绩则显得不尽如人意。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包括地域语言技能、中国的

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无论如何,中国公司在软件产业上要走向成功,要紧抓美国软件业的漏洞、跟随印度服务模式、着眼新兴软件。

  倪光南:和印度拼外包未免本末倒置。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上海召开的第28届世界软件工程大会上认为,和印度拼外包未免本末倒置。倪光南认为:印度与中国软件发展模式不同,发展环境也有很大差异。印度的经济总量还大大落后于中国,而且国内市场需求较小,只有走软件外包一条路,印度软件业近年来的红火完全依靠的是外包“一枝独秀”。而中国拥有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海外同行都在拼命抢食中国市场

蛋糕,我们却放手优势资源去和印度拼外包,未免本末倒置。印度外包虽然增长迅猛,但中国软件市场和产业要全面得多,在技术、应用、安全等各领域都有巨大市场空间,中国软件业亟须走科研产业结合之路。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