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行业专题--医药业 > 正文
 

药品降价:根本问题不解决焉能治本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7日 03:01 中国经营报

  作者:徐昙

  国家发改委操刀的第18次药品降价山雨欲来。相对于前17次药品降价,此次新政与以往最大的差异据说是发改委要出台一些配套措施,对医院和流通领域动刀。从而也使本次药品降价备受关注。

  发改委17次药品降价的效果颇受诟病。因为药品商业链条包括生产——流通——销售终端(医院和药店),发生在流通领域和医院之间的隐性交易成本造成了药价虚高。而此前政府强制降价仅仅针对于药厂,从而造成了一个药品降价的悖论——“遭遇”降价的产品,药厂便不生产或更换“马甲”生产,医生开方则以更贵的药品(尤其是外资药品)替代降价的药品,从而使药价越降越高。

  目前

药价虚高的主要症结发生在新药审批领域、流通领域和定价领域。

  众所周知,中国的药品研发能力相当弱,但中国每年却有上万种新药上市,美国不过每年才几十种。事实上,药厂在某种药品降价之后,往往会更换药品的包装、剂量以新的“马甲”露面,其实是换汤不换药。药品审批环节的松懈与放行不无责任。没有人监控和统计,每一次药品降价后,多少药品从市场上消失,又有多少新药涌现。

  而发生在药品流通环节药厂——药商——医药代表——医生之间的灰色交易,使得药品层层加价,最终高昂的隐性成本都由消费者买单。

  如在烟台每盒50片的胃必治,普通市场零售价是2.6元,某医院的中标价却涨到了16.98元,超出市场价14倍。

  发改委曾规定医院的

药品加价率不得超过15%,但实际加价率在40%左右。2003年所有医疗机构从药品销售中获得的差价收入约500多亿元。

  同时,中国流通领域的不规范也助长了药价虚高。在美国,前三大药品经销商占据了全美药品流通总额的90%,其中最大的药品经销商就占据了60%。而中国市场上活跃着6000~10000家药品批发商,市场无序竞争激烈。

  此外,

药品定价环节的问题也使药价颇高。如某家药厂生产的注射用更昔洛韦,出厂价仅为5.8元,而国家核定的零售价为218元。

  所以有人建议,治理药价虚高应该重新核定生产成本,对一些药品重新定价。鼓励医院向正规药厂直接采购,规避隐性交易,降低采购和销售成本等。

  但归根结蒂,因为国家财政对医院的补偿不足,造成了医院畸形的补偿机制——“以药养医”,也提供了药品灰色交易的土壤。在这一根本问题没有解决的前提下,发改委的种种努力都只能治标不治本。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