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仲莱:解剖国八条调控失败 症结在于令行不畅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5日 09:53 中国产经新闻

  撰稿/CIEN记者 仲莱

  5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六条意见,被业界称之为“国六条”。很显然,之所以称之为“国六条”,是相对于2005年4月30日国务院调控房价的八条意见(即国八条)而言。在极力分析“国六条”能否解决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时,我们有必要来回顾和解剖被称之为调控失败的“国八条”。

  “国八条”规定:一、高度重视稳定住房价格;二、切实负起稳定住房价格的责任;三、大力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四、严格控制被动性住房需求;五、正确引导居民合理消费需求;六、全面监测房地产市场运行;七、积极贯彻调控住房供求的各项政策措施;八、认真组织对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督促检查。

  诚然,“国八条”出台时的确让房地产

开发商感到恐慌、让消费者感到兴奋,可从现在看来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被业界指责为调控失败。相对于千千万万望“房”欲穿的老百姓来说,住房梦想落空势必降低公众对政府公信力的信任指数。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政府公信力的建立不仅仅在于政府出台了什么政策,更重要在于政府实实在在做了什么工作,以及为这些工作是否给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

  可是从这一年的房地产调控效果来看,虽然上海的房价在“国八条”下曾经出现过短暂的下降,但很快又出现反弹的局面。而处在调控重点的一线城市如北京、广州、深圳等地方的房价不仅没有下降,反而继续飙升甚至还出现排队摇号依然买不到房子的局面。

  毫无疑问,调控房地产市场在于稳定和下调房价以满足普通百姓的住房需求这样目的并没有实现。很自然,业界认为,上一轮房价调控是失败的具有一定道理。但这种简单的归罪似乎并不恰当,因为“国八条”的科学性是不容质疑的,实现这个目的的措施是否落实才是关键,也是问罪所在。

  在“国八条”出台当初,各方对地方政府的执行力度就表示了质疑,毕竟在地方,土地拍卖的收入占到地方财政收入的40%—50%。在政绩观和城市化的压力之下,要让地方政府放弃如此大的诱惑几乎不能成为现实。当然,中央政府要让地方政府从财政中拿出大量资金去建造

经济适用房和推行廉租房无疑相当于虎口夺食。而正是在这样巨大诱惑下,大量征用土地和强制拆迁让很多人失去房屋,地方政府又一次在拉动购房需求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破坏性作用,正因如此“国八条”中的三、四、五、七条措施不落空才显得非正常。再加上房地产市场监控的混乱和失灵,让处于信息绝对不对称的消费者表现出相当的茫然和急躁。房地产开发商违规预售、囤积房屋以及大玩价格投机,金融部门银商勾结低进高出,统计部门数据混乱等等非市场化的行为进一步恶化了房价的健康走势。问题更为恶劣的是,我们在听到各方面不同的声音的同时,权威的声音却依然没有出现。比如3月中旬,北京市建委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北京市商品住宅预售交易平均价格涨幅达到17.3%。但是一个月后,北京市统计局却宣布,一季度
商品房
涨幅为7.6%。而遭到质疑,北京市统计局和建委的相关负责人都声称,自己的统计方法是没有错误的。时之如今,没有任何部门告诉公众哪一个数据是正确的或者因为什么样的统计方式导致这样的结果。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正是基于“国八条”实现的措施没有得到“令行畅通”,实现调控的目的也就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处于割据时代的房地产开发商岂有不利用如此大好时机进行疯狂的利益掠夺!进而推之,如果我们不希望房地产崩溃的话,“国六条”的成败关键依然还在于是否能够解决“国八条”没有解决的问题;如果继续停留在政策本身上的“文字游戏”讨论,那么房地产市场何时走向健康发展依然是遥遥无穷期。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