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齐二药何以通过层层监管 一药多名审批制遭质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5日 09:45 中国产经新闻

  “齐二药”、“奥美定”何以通过层层监管

  一药多名审批制遭质疑

  CIEN记者 梁馨元 报道

  4月30日,国家药监局作出决定,撤销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商品名“奥美定”)的医疗器械注册证,从即日起全面停止其生产、销售和使用。注射隆胸市场的垄断巨头产品“奥美定”,这个单一医用注射材料销售额达13亿元的神话,终于告一段落,因为它的毒性已使数名年轻女性正面临失去乳房或患癌症的风险。

  “一药两名”签下大单

  谁给了这个在境外已经被淘汰、毒性还不明朗的乌克兰舶来品一个明媒正娶的身份?“齐二药”假药致死9人,再扯上可能使数人致残的隆胸产品“奥美定”,负责药品和医疗器械生杀大权的国家药监局被推到了前台。

  “同样一种化学成分,但是企业在要求新药审批的报告上,却有千奇百怪的各种商品名字,很多时候市场上流通的几十种不同商品名字的药,其实是同一化学成分,也即一个通用名。”药监局药品评审中心的唐春戈女士告诉CIEN记者,“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只有‘奥美定’和‘英捷尔法勒’这两个商品名还算是幸运的,有的一个通用名的药品同时有几十个商品名。”

  因为药监局医疗器械司的一个“疏忽”——短短几年,“奥美定”敛财13亿,给约30万国内年轻女人胸部埋下了“炸弹”。

  “孪生兄弟”待遇截然不同

  “奥美定”,俗称“人造脂肪”,产品化学名称是“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属于长期植入人体的软组织填充剂,主要用于体表各种软组织凹陷性缺损的填充。

  1997年12月,经国家药监局批准,乌克兰英捷尔法勒公司生产的聚丙烯酰胺,可作为长期植入人体的医疗器械在中国出售和使用,商品名曰“英捷尔法勒”。

  此前该用品是上个世纪70年代克格勃易容用品。

  1998年2月15日,经乌克兰英捷尔法勒公司授权,吉林富华公司取得了“英捷尔法勒”在中国的代理和销售权。

  1998年9月,乌克兰方面与富华终止合同,其进口总经销权交给吉林敖东公司。1998年年底,吉林富华公司突然传出了研制“英捷尔法勒”的消息,1999年4月,自称研发出新产品,取名为“奥美定”,其主要成分也是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仅仅从研发所用的时间上来看,奥美定能这么快研发出来,简直是不可能的。”一专家对CIEN记者说,“有可能是富华公司在使用过程中,对‘英捷尔法勒’有了很深层次的了解。”

  这个了解大大加速了“奥美定”上市的过程,只用了7个月。而它的孪生兄长“英捷尔法勒”却两次遭到“叫停”的命运,直至2003年国家药监局全面禁止它在我国继续进口和销售。同出一门的“奥美定”成了注射隆胸市场的“老大”。

  “举个未必恰当的比喻,李逵被清出了市场,李鬼却接着发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容专家对CIEN记者这样表述,“其实它们的化学成分是一样的,不存在真假之说。”

  为什么同样的产品,命运却截然不同?1999年年初参加“奥美定”论证会专家之一、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罗锦辉教授透露:“当时,国家药监局把各种检测报告都做好了,我没有反对的理由了,不得不签字同意。”

  换了袈裟赢得10倍利润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罗锦辉教授透露:“聚丙烯酰胺水凝这种材料不是什么新东西,工业用很便宜的。”

  在“奥美定”出事后,很多媒体也在给它算了笔经济账:1毫升注射隆胸材料的成本是6元左右,卖给消费者一般是20元,甚至达到六七十元,一次注射一般都在300到400毫升,利润就是四五千元以上。

  那么,30万人使用过这个产品是什么概念?那就是15个亿的利润,有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实际上“奥美定”这几年的利润在13亿元左右。

  天津医学科学研究所所长、曾参与奥美定研制开发的史弘道也承认:材料本身是符合标准的,问题主要是体制方面、利益驱动,利润都在10倍以上。

  研发认为自己很“被动”

  研发者之一的鲁开化教授公开说:“我们是被动的,国家药监局已经批准了,那使用也就是合法的。”言外之意是国家“主动”批准了“奥美定”翻版上市,即使有再多的年轻女性受到损害,他们的行为也是在合法机构批准下进行的,因此,他们的一切当然也是合法的。

  国家药监局局长邵明立也在公开场合坦陈,一药多名的审批体制“暴露了中国在新药审批中存在的标准模糊、把关不力等制度缺陷,为大量违规报批和权力寻租的行为提供了土壤。”

  “奥美定”从落地开始,就一直纠纷不断,但是因为有药监局医疗器械司主要领导的“招呼”,所以“财运不断”。

  北京劲松医院整形科王朝刚博士介绍,此种化学物质通过注射,几分钟就可见效,但其注入人体内毒性是否消失至今尚无权威性检测,是否会诱发癌症或其他病症,是否适合临床及如何应用于临床也均未进行过科学实验和系统观察,西方发达国家早已禁止使用包括英捷尔法勒在内的化学材料。据其介绍,注射隆胸在日本和东南亚一带曾十分流行,但产生的后遗症和并发症触目惊心,1981年他曾随日本美容外科学会会长处理过多起病例,遗憾的是,“其他国家走过的弯路我们还一直在走”。

  此等常识性的知识,只需查阅国外相关资料即可,在人才济济的国家药监局,焉能不知?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07,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