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货币政策动态不一致引致金融动荡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5日 02:49 第一财经日报 | |||||||||
5月份的国际金融秩序动荡不安,各类市场均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巨幅波动中陷入了混乱。 在国际商品市场,期金、期铜、期油等衍生金融产品价格在第2周以连续破纪录的另类方式疯狂飙升,继而又在第3周一泻千里,并于第4周再次企稳回升;在国际外汇市场,美元兑各主要币种的汇率经历了由弱至强再转弱的波澜起伏,人民币汇率也在“破8”“回8”
我们认为,鉴于实体经济因素的短期稳定性,解读眼下的国际金融秩序动荡需要将目光更多地投向金融领域本身。实际上,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普雷斯科特和基特兰德开创的货币政策“动态不一致”理论,为我们分析动荡成因提供了一个有效视角。各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制定者作为国际金融秩序的共同缔造者和维护者,由于种种原因在政策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指引下,纷纷偏离了自己的政策承诺和市场的政策期望,这种“动态不一致”问题直接导致了市场的恐慌气氛,在缺乏有效约束的宏观背景下,几大市场走势不可避免地随着预期波动而上下游走。 具体来看,国际货币政策体系的混乱主要体现在美联储和日本央行的政策摇摆上。就美联储而言,其货币政策短期走向在5月之中发生了南辕北辙的显著变化。在5月10日第16次加息后,美国基准利率已经回归5%的“中性水平”,市场纷纷预期货币紧缩的尾声业已到来,伯南克在谨慎小心地保持货币政策延续性几个月后,即将以暂停加息为序幕全面推行自己的货币政策调控哲学。但5月16日,美国4月份通货膨胀数据的放出,让美联储的短期政策可能走向骤然翻转,核心通货膨胀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时超过事前预期的事实,迅速放大了美联储6月加息的现实可能。 更重要的是,美联储长期货币政策调控目标的含糊不清,在5月之中尽显无遗,在第16次加息后,美联储一方面表示“货币政策变化的主要目标依旧是控制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又声称“是否继续加息需要就今后经济走向变化进行抉择”,这意味着伯南克的政策目标在复杂局面之中已经趋于模糊,而主席变更带来的货币政策反思热潮又让美联储政策调控的“双重标准”问题愈发受到市场关注。 与美联储相比,日本央行的处境和动向更加复杂。在短期中,7月以加息操作终结“零利率时代”的预期在5月逐渐减弱。自从3月货币政策会议决定结束超宽松定量货币政策以来,顺势加息一度被视为不可阻挡,从5月24日最新公布的日本央行4月会议纪要来看,尽管当时所有理事一致投票决定维持零利率政策不变,但对于整体货币局势的看好,让7月行动得到了预期支持。但近期日元汇率的坚挺和日本股市的惨跌不断放大了升息风险,在市场变幻之中,日本央行行长福井俊彦已经明确表示近期不会进行大的政策变更。 更深层次看,长期中,日本央行加息操作的时机选择和整体频率更加捉摸不透。虽然福井俊彦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了逐渐走出零利率陷阱的坚定决心,但日本货币政策长期演变之中还存在许多变数。一方面,日本经济复苏中的疑点尚存,这给紧缩货币形成了现实阻力。最新数据显示,日本便利店销售有所下降,国内需求并不十分旺盛,而与此同时,进口贸易波动剧烈,劳动力市场缺乏弹性,就业增长较为缓慢,此时过快过猛地进行货币紧缩,有可能大幅抑制难得的经济增长势头;另一方面,日本央行独立性的缺乏给紧缩货币形成了制度阻力,扩张性财政政策一直是日本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来源,但与此相伴的国债数字,不论是存量还是流量都非常惊人,过于激进的货币政策可能带来沉重的利息负担,进而制约财政政策的稳健实施,由于独立性不足,日本央行更有可能在政策搭配的潜在矛盾面前被迫让步,这给日本长期中的紧缩银根蒙上了阴影。 总之,美国和日本货币当局短期与长期中的政策“动态不一致”问题,在5月份的骤然凸显,直接营造了紧张的市场氛围,并给整个国际金融秩序稳定带来了不容小视的负面影响。 对于中国而言,这种金融环境恶化给人民币汇率改革的稳健前行、国有商业银行改制的顺利开展、国内金融交易的有序进行带来了全局性的不确定因素。我们认为,这种秩序动荡在上半年中很可能难以显著改善,各主要国际市场在短期内还会表现出宽幅震荡的波动走势。对此,保有未雨绸缪的审慎姿态显然是防微杜渐的理性选择。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